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213 字 10個月前

浩浩江風吹動著桅杆上的白帆,一艘艘大船逆著江水、迎著東風溯流而上。不僅僅是鼓蕩起來的白帆,從船身兩側伸出去的一排船槳,也重重的敲打在水麵上,激蕩起無數的波瀾,將翻滾的浪頭砸碎為飛舞的白沫。

龐大的船隊在江麵上前進,氣勢雄渾。

而在短短二十年前,當南北兩朝還沿著大江對峙的時候,這樣的場景自然不可能出現。可是現在隨著淮南和江陵都落入南陳手中,動到大江口,西到三峽外西陵的整個大江航道上,懸掛南陳旗幟的船隻可以暢行無阻!

按照陳頊頒布的旨意,太子陳叔寶以宣旨封賞慰問大臣的身份前往江陵,隨行的還有右衛將軍毛喜、太子中庶子周確、光祿卿顧野王以及散騎常侍駱牙等人,再加上其餘大小吏員,隻是官員就有浩浩蕩蕩上百人,至於護衛他們的太子衛率、陛下親自調撥的皇宮禁衛以及水師,更是足足有數千人。

如果不是這些年南陳為了阻敵於大江之上,而製造了不少大型戰船,恐怕還真的沒有辦法乘載這麼多人呢。

巨大的黃龍戰艦劈開波浪向前行進,這種黃龍戰艦高達三層,每層外麵都披掛有重甲,船上裝備有重弩和投石機,無論是遠距離上的打擊還是近距離的衝撞,這都是不二選擇。

在後世,這種船有一個統一的名稱——樓船,而在這個時代,人們更喜歡敬畏的稱之為“艨艟”。

而浩蕩的大江又給了這種巨艦橫行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隻有南陳跨過大江向北進攻的份兒,北周雖然已經飲馬長江,卻隻能望之興歎。

在曆史上,這種賦予了“龍”這個名字的巨艦,也確實是南陳在隋朝大兵壓境麵前最後的底牌,國力強盛、帶甲百萬的隋朝,麵對偏居東南的南陳,也著實好好準備了多年,最後還不得不采取三路同時進兵的方式,發揮兵力優勢,方才成功渡江。

而當時奉命鎮守巴蜀的楊素,麵對黃龍巨艦的威脅,更是絞儘腦汁建造出來更為龐大的五牙大艦,通過強行貼近、拍杆擊敵的方式方才克製住黃龍巨艦。

不過相比於五牙大艦那種為了充分發揮拍杆作用而不得不大力降低乾舷的、專門為內河內湖作戰建造的戰船,黃龍巨艦顯然更多可取之處。至於雙方的勝負,黃龍巨艦遇上專門為克製自己而製造出來的戰船,輸了也在情理之中。

至少在現在這個五牙大艦還沒有誕生出來的時代,黃龍戰船就是整個大江上當之無愧的主宰。而這一次陳頊甚至不惜將黃龍戰船也調撥給使團,一來是為了確保陳叔寶的安全,二來也是為了加強南陳在荊州的實力。

畢竟江陵是付出九牛二虎之力和巨大的犧牲方才拿下的,自然不能再輕易的拱手讓人。

有黃龍大船鎮守江陵,就算是北周人想要發動進攻,恐怕也得掂量掂量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