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沒有過中午,城中就已經開始熱鬨起來。
襄陽城的百姓顯然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甚至對於他們來說,城頭變幻大王旗,到底是誰擁有這襄陽城實際上並不重要,隻要他們能夠對百姓好,那麼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得到擁戴。
當然了如果接下來換了一個同樣對百姓好的統治者,那麼百姓也不會感到有多麼惋惜,他們更在乎的是他們眼前的溫飽,連這些問題都解決不了,他們才不會去考慮其餘的,至於到底是誰站在城頭上,到底是誰向他們收稅,又有什麼關係?
不過至少現在李藎忱算是得到了這些百姓的不少好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李藎忱及時的下令軍中停止諸如之前的劫掠,這就儘可能的減少了襄陽城百姓受到的損失,百姓對李藎忱自然也就有了好印象。
當然現在的好印象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尉遲迥駐守襄陽期間,對百姓也不錯,頗得稱讚,他麾下的兵馬後來補充了不少襄陽子弟。可是之後的襄陽攻防戰中,曹孝達為了搜集糧草和兵馬,對城中的百姓已經大肆壓榨了一番,幾乎家家戶戶都抽了壯丁守城,而家中的餘糧也毫不猶豫的拿走了半數。
曹孝達這個舉動從保衛襄陽城的方麵來講無可厚非,但是無疑讓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了襄陽百姓的支持,尤其是後來李藎忱軍隊進城的時候,驚奇的發現,很多襄陽百姓毫不猶豫的將藏匿在家中的北周士卒綁好了交出來。
聽到這個消息,李藎忱也隻能感歎一聲。
亂世之中,說句實話已經不求百姓能夠有多高的素質。你對他們好,他們也會反過來對你好,但是他們有的時候就和護食的動物一樣,如果你觸動了他們的利益,那麼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和你翻臉。
不過這也並不是不能理解的,經過了三百年連綿不斷的亂世,而且又是身處襄陽這等雙方拉鋸的最前沿上的百姓,早就已經變成了一些可能常人匪夷所思的理念深入骨髓之中的刁民。
亂世下,人吃人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更何況這些百姓隻是表現的更加冷淡呢?將家中藏匿的士卒交出來,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求生的一種辦法,不指望李藎忱能夠給多少獎勵,隻要不會因此平白無故的責罰他們就好。
畢竟家中若是被察覺到有藏匿敵人,那麼少不了是要全部斬首的。
隻要為了生存,這些百姓早就已經把什麼禮義廉恥拋在腦後了,他們或許更加回歸“野性”。
對此李藎忱除了歎息也無計可施。
任何的理念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李藎忱就算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敢在短時間內將一切都改變,這樣會有什麼下場,曆史上並不是沒有。
他也不強求所有人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明白自己想做什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