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321 字 10個月前

已經入冬的六盤山下,狂風漫卷,哪怕是在山的背風麵,也依舊能夠感受到空氣之中彌漫著的肆虐之意。李藎忱並沒有退回安定,他不會在這個時候給於翼任何一點兒機會。

不過於翼也比較老實,現在在雲田似乎也沒有想要找李藎忱麻煩的意思,大家都在靜靜等待著楊堅的消息。而事實證明楊堅也沒有讓李藎忱多等,很快李藎忱就見到了來自長安的使者,隻不過這使者的身份的確讓他吃了一驚。

他沒有想到自己和另外一個時空中一個偉大王朝的締造者見麵是以這樣一個形式。

當然了這個締造者現在不過隻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哪怕是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衡量,也隻能算是一個年輕人,李藎忱無論是從哪個角度都看不出來這個年輕人身上的“王霸之氣”,更不敢想象曆史上就是他創造了華夏民族在漢朝之後的又一個輝煌時代,一個真正的包容開放、萬方來朝的時代!

一路風塵仆仆而來的李淵站在李藎忱的麵前多少有些拘束,不過局勢緊張,也容不得李淵在這裡出神,一邊將楊堅和楊素的信件遞給李藎忱,一邊沉聲說道:“長安之中,隨國公對我幾個世家多加逼迫,情況危急如此,還請將軍定奪!”

李藎忱怔了一下,拆開楊堅和楊素的親筆信掃了一眼。楊堅的這封信篇幅不長,但是上麵明確的答應了李藎忱提出的條件,從此之後李藎忱和北周以蕭關為界限,蕭關以外的天水、安定、武威、隴西等地全部歸屬李藎忱,但是李藎忱向東不可以越過蕭關和大河,向北不可以越過長城,主力大軍不可出陽平關,將李藎忱的勢力範圍牢牢地限製在傳統意義上的關中範疇之內。

而與此同時,楊堅向李藎忱請求通商,尤其是礦石和糧食的貿易。顯然以現在關中的土地,已經沒有辦法供給這麼多的人,而且隨著戰事的進行,軍中也開始缺少鑄造兵刃和箭矢的礦石。

這封信的字跡很是端正,條理清楚,顯然楊堅已經思考過很久。

而楊素的信截然相反,頗為潦草,不過字數也不多,上麵簡略的介紹了現在北周的朝堂情況以及楊堅所麵對的困難,同時還提及了長安的現狀。

顯然關中的生活要比李藎忱想象中的還要艱難,隨著西北這最後一片大後方落入李藎忱的手中,關中已經是實打實的四麵皆敵。不過這樣的情況在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曾經的老秦人就是這樣崛起在秦嶺下的荒蕪土地上,而後來的漢景帝也是南有七王之亂、北有匈奴虎視眈眈的情況下,硬生生的憑借關中力挽狂瀾。

不過這畢竟隻是個例,現在的楊堅顯然快到了獨木難支的地步。已經沒有了外來糧食和商賈貿易的長安城,現在麵臨著物價飛漲、民心惶惶的問題,百姓和貴族都在爭先恐後的逃離這是非之地,而北周的府庫中並不是沒有銀錢,隻不過這銀錢顯然現在已經買不到楊堅需要的東西,比如糧食,比如布匹等日常生活用品。

同時在信裡,楊素也沒有回避楊堅對幾個世家明暗威脅的事情,不過同時他也指出,至少從現在看來,李藎忱用多餘的糧食、木材等來換楊堅手中的錢財,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李藎忱接下來肯定是要對南方用兵的,大軍軍餉等等也都需要以錢財而不是糧食布匹的方式來支付。

更重要的······楊素隻是在信中隱晦的提了一句,但是李藎忱很清楚,借此機會巴蜀的商賈可以進入關中,自然李藎忱的眼線也就隨之進入,對於李藎忱來說當然是一舉多得。

實際上李藎忱之前就已經有想要和楊堅通商的意圖,對於楊堅這樣的梟雄,李藎忱兵部指望著能夠一下子戰勝他,若是直接將他逼到絕路上,取得的效果有可能適得其反。

因此就隻剩下慢慢的消耗楊堅的實力,最後讓他在自己人財兩空的時候方才反應過來,隻不過到了那個時候,可就為時晚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