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藎忱北上之後,留守白帝城的徐德言和曹忠也沒有閒著,打造戰船的事情有駱牙負責,所以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招募和訓練士卒,好在這兵源對於巴郡這邊來說並不缺,逐漸下山的巴人以及本地的漢人都在踴躍參軍。
相比於蜀地,巴郡這邊的土地本來就不算多,畢竟巴地多山,真正能夠耕作和養家糊口的土地也就隻有山間河穀的一點,而偏偏巴人部落主要還是集中在這邊。
可是畢竟峽江唐氏、董氏、秦氏等家族在這邊也立足日久,因此巴郡這邊的土地分配起來反倒是有些緊張。
所以駱牙和唐亦舜等人在鼓勵巴人北上耕作蜀郡的土地之外,還鼓勵巴郡的人積極參軍,如果參軍的話,家中的土地因為沒有足夠的人耕作,就不再需要那麼多,參軍帶來的獎賞已經足夠彌補土地減少的損失,這對於很多剛剛下山的巴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拿到的土地少一些,但是獲得的錢糧卻不少。
通過種種政策鼓勵,徐德言他們也算是重新在白帝城這裡組建了將近兩萬的兵馬,再加上李詢帶著南下的五千北周舊部、這一次李藎忱從巴蜀調過來的五千新兵,這三萬兵馬就是李藎忱南下的主力。當然了除此之外,襄陽的主力也會隨之南下,另外兩淮的軍隊也會有所配合,加起來人數實際上已經快接近十萬。
想到自己當年入蜀的時候,隻有寥寥幾千兵馬,現在竟然已經能夠湊出來十萬大軍,李藎忱還是有些激動的。
穿行在校場上,李藎忱看著那些訓練的士卒,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民族的士卒正團結在一麵旗幟下努力訓練,而這些就是自己以後賴以平定天下的希望。
而校場的外麵,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營房以及遠處山坡上林立的工坊,讓李藎忱更是感慨萬千。當初剛剛入蜀的時候,南部郡這一片難得的平整江灘上隻有突兀的幾個糧倉,而現在一切都已經天翻地覆,這裡變成了李藎忱在南方戰線上最大的兵營、工坊和船廠,可以說已經展現出來一個工業中心的雛形。
當然李藎忱也清楚,南部郡這裡畢竟隻是一個江灘上的小城,來往運輸隻能依靠水路不說,現在的工坊就已經擴展到了周圍的山坡上,繼續向外圍擴展就是深山老林了。
當初選擇這裡的時候是因為李藎忱彆無選擇,現在這一片土地已經接近飽和,等到李藎忱平定江南之後,這些工坊肯定是要陸續遷出去的,不過肯定也不會全部搬走,在這裡給自己留下一點兒後路也不是壞事。
“現在主要還都是老卒在配合訓練新卒,”李詢向李藎忱介紹,“想要讓這一支軍隊形成戰鬥力,至少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三個月,我們等得起。”李藎忱淡淡說道,對於李詢這個經驗豐富的老將訓練士卒的本事,李藎忱還是信得過的。
————————————————-
夾岸的青山向後倒退,繼續向前不遠就是三峽口,過了那裡就是李藎忱的地盤了。
看著滾滾湧動的江流,樂昌有些恍惚。
自己上一次乘舟穿行大江上的時候,正是南陳達到全盛的時候,向北和北周分割兩淮,向西在荊州更是橫行無忌,可是短短幾年間,一切都已經截然不同。
曾經在大江上甚至能遮蔽江流的龐大船隊已經不見了蹤影,那些黃龍巨艦或是戰沉,或是分到各個水師之中,更或者因為南陳對水戰的需求越來越低而逐漸封存甚至廢棄。
因此當樂昌再一次溯江而上的時候,乘坐的隻是一條普普通通的樓船,如果不是船頭上的皇家旗幟,恐怕誰都不敢想象這是皇家的座船。而大江畢竟已經是南陳的內河,所以並沒有水師戰船護送。
一艘樓船孤零零的北上,看著遠去的江南風景,樂昌輕輕撫摸著樓船上的欄杆,有苦難言。
她不知道自己到底算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和身份離開了建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