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134 字 10個月前

徐陵瞪大眼睛,隻覺得一股熱血直竄上胸膛。

大樹下、田野裡、鬨市中,各處都是趁著空閒時間讀書認字的人,這是怎樣壯觀而令人心馳神往的畫麵!

不過徐陵也沒有天真到什麼都不管不顧的地步,作為一個曾經走遍江南山山水水采集詩歌的人,他很清楚遏製民間學習和教育的並不僅僅是缺錢和戰亂,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現在的九品中正製官僚製度已經將“出將入相”的機會限製在了世家和寒門之中,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抽時間去努力學習還不如想想怎麼種好自己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既然李藎忱提出了這樣的設想,那麼就說明他肯定也考慮到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一旦成都、巴郡和漢中三處的學院開辦成功,下麵各地官府就會同樣開設學院。各地學院之中的學生通過考試和實習可以得到進入這三個更高一級學院的機會,然後官府每年都會從中選擇足夠數量的人才。”李藎忱緊接著說道。

科舉製度在李藎忱看來應該是中國古代發明的比較公平的選拔人才製度了,即使是後世的考試製度實際上不也是從科舉演化過來的麼,科舉或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最能夠保證公平公正的選拔人才製度。

尤其是在科舉還沒有僵化的唐宋時期,可以說這個製度為這兩個朝代的人才輩出做了突出的貢獻。

但是至少現階段李藎忱還沒有一步落實科舉製度的能力,他能夠一步步走到今天,和東南士族、巴蜀世家以及關隴集團的鼎力支持有脫不開的關係,而如果貿然施行科舉製度,無疑就會從根本上挑戰了世家的存在。

實際上科舉製度在一開始對於世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亂世之中也就隻有世家還能夠保持對子弟的教育,所以隋唐剛剛實行科舉製度的時候,真正出類拔萃的實際上還是關隴世家、山東世家這些老牌世家團體之中的子弟。

但是隨著社會逐漸安寧,寒門子弟甚至是普通的黔首百姓也開始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就是世家沒落的時候,畢竟世家沒有辦法保證每一代人都是出類拔萃的天才,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紈絝占得比例比較高,因此“富不過三代”,到了唐末以及宋代之後,世家也就自然而然的淡出了曆史。

李藎忱可不會天真的以為徐陵、楊素這種人精也似的人物看不出來這其中的端倪,所以一切都得徐徐圖之,而從學院這裡入手,先通過這種辦法給下麵的普通百姓一個晉身之道,自然能夠在增強世家的危機感同時,也不會引起他們太多的反感。

這不過是溫水煮青蛙的道理。

徐陵當然明白李藎忱交代的這個任務的艱巨,當然了如果辦好了那可就真的是千古流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