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怔了一下,不過看陛下似乎並沒有生氣的意思,再一看奏折,不由得笑道:“現在看來這西北是要真的亂成一鍋粥了。”
“這侯秘以為自己是李雲龍麼······”李藎忱嘟囔一句,旋即提高聲音,“既然要鬨,咱們就好好地鬨一鬨。”
楊素無奈的說道:“這原本應該是突厥人的主場,現在倒好,變成我們和周人又開始勾心鬥角了。”
“突厥人至少現在還上不了台麵。”李藎忱淡淡說道,對於這個結果並不覺得奇怪,畢竟入主中原的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突厥人再怎麼說,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隻是北方的遊牧民族。
隻是不知道楊堅對於這樣的變化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於家······是會倒向李藎忱這一邊還是先會被楊堅解決掉?
此時李藎忱都恨不得自己也跑到西北去。
不過不管怎麼說,現在侯秘做的這些事情就像是把一株樹苗種植在了於家的地頭上,隻是不知道這樹苗到底會不會生根發芽,以至於於家甚至北周最終想要改變也已經無計可施?
——————————-
“我們今天講的是先漢的大將竇憲燕然勒功的事,上一次已經說到竇將軍領車騎將軍,北上進攻北匈奴,這北匈奴······”
風卷動這黃沙在戈壁灘上呼嘯,一處規模並不算大的綠洲旁邊,主簿就席地而坐,侃侃而談。他的身邊已經圍著數百名將士,其中有大漢的,甚至還有於璽麾下的北周士卒。
此時的主簿看上去才像是一個讀書人,據說他當初入軍的時候可是細皮嫩肉的像個娘們,現在早就已經被西北的風沙打磨的看不出來書生意氣的樣子,要不是這開口閉口之間,古人的故事信手拈來,恐怕誰都不相信這是一個讀書人。
當然現在的他看上去也像是一個說書先生。
對於大漢將士們來說,這本來就是他們已經習慣了的環節,這故事可不是白白聽得,聽完之後自校尉以降,各級將領都會主持會議,來討論討論從故事之中都學到了什麼。而故事的範圍也單純的從古代的名將征戰變成了曆史典故,將士們在這個過程中既是學習文化知識和識字,也是學習曆史的經驗。
而對於北周士卒們來說,一開始實際上隻是看個熱鬨,不過後來時間一長,他們自己也有一些潛移默化的思想改變。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這是何等瀟灑的模樣!
不管什麼時代,英雄都是值得崇拜的,而在這些故事之中一個個登場的曆史人物雖然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顯然都是守護一方甚至整個王朝和平的英雄,自然也是大家的學習對象。
要是自己這邊也能每天有這些故事聽、有這些人生道理可以講就好了······可惜自家將軍之中大概除了少將軍之外就沒有幾個能夠識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