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聲驟然響起,打破了尉遲父子之間有些尷尬的沉默。
李惠大步走進來,看這一對父子大眼瞪小眼,便知道必然又是鬨了矛盾,不過他也顧不上那麼多了,苦笑著說道:“今天洛陽街頭上又出現了新的童謠。”
尉遲父子都怔了一下,而李惠開口念道:“太尉不遲到,河洛都要鬨,天兵天將接連到,中原百姓都吃飽。”
“什麼?”尉遲順皺眉說道。
而尉遲迥也是霍然起身:“這也太明目張膽了!”
雖然“尉遲”源自於鮮卑語,發音有所不同,但是這“太尉”和“遲到”的中間兩個字寫下來,赫然也是“尉遲”。這分明就是在指名道姓的指著他們尉遲家,而後麵的就更不用說了,整個河洛都要鬨起來,天兵天將說的是誰?
至少不是現在的北周軍隊,而恰恰在剛剛過去的西北之戰中,大漢軍隊頂著風雪繞行百裡,用突厥人最擅長的迂回包抄戰術把突厥人打的落花流水,因此民間知道這件事的、或是一知半解的,都乾脆以天兵天將稱呼之。
當然了這也有可能是對楊堅的北周朝廷的稱呼,畢竟不管怎麼說宇文贇也是北周名義上的皇帝,而宇文憲依舊隻是齊王,還沒有稱帝,所以現在宇文贇還有著正統性,楊堅撐死天也隻能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以“天兵天將”自稱也在情理之中。
而最後的落腳更是令人心寒,這亂世之中百姓最關心的是什麼,可不就是誰能給他們帶來溫飽麼?
天兵天將到了之後就能夠有溫飽,百姓們當然才不管到底是誰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他們想要的就是一口溫飽罷了。
再回頭看最前麵一句,太尉不遲到?不遲到做什麼,顯然是不遲到去把河洛鬨起來,去開門迎接天兵天將。這幾乎就是指著鼻子說尉遲迥要造反了。
“這是什麼時候傳來的歌謠!”尉遲迥來回踱步。
在並不重視宣傳輿論的古代,百姓民心和軍心的把握長期以來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為了製造聲勢、穩定人心或者引起敵人的恐慌,童謠在很多時候就成了一種有力的宣傳手段,畢竟這麼有深意的童謠肯定不是小孩子能夠想出來的,顯然是有人在背後傳授,而這些小孩子走街串巷傳唱。
孩子本來就不曉得這其中的利弊關係,隻要給他們一塊糖吃,他們絕對不介意把整個童謠唱的滿城都能聽見。
而偏偏在迷信和封閉的古人眼中,這些童謠出現顯然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是“天意”如此,因此百姓們對於這些突然出現、往往朗朗上口的童謠很是信服,再加上這些童謠往往都能夠和現在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對照上,所以這些童謠實際上也說出了現在所有人的心聲。
洛陽內外,所有人又何嘗不在擔心整個城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