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休征雖然有的時候脾氣倔強的蠻不講理,但是宇文憲也承認,沒有他一次又一次的施以援手,自己肯定不可能完好無損的站在這裡。
“臣請以使者的身份為大王出使江南。”劉休征深深吸了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
宇文憲有些詫異的看向劉休征。而劉休征再一次點頭表示宇文憲並沒有聽錯:“大王,漢人崛起之快,已經出乎我們的預料,想來大王在六七年前也不會想到會有這麼一個李藎忱橫空出世,硬生生的帶著原本偏安一隅的南朝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頓了一下,劉休征果斷的說道:“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是現在我們真的了解漢人,了解這個我們曾經稱呼之島夷的王朝和對手麼?”
宇文憲一時間竟然怔住了,的確,李藎忱崛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無論是他還是手下的哪一位臣子,實際上對於李藎忱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又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甚至是如何維持住一個派係複雜、各色人物一應俱全的龐大王朝的,都並不清楚。
甚至就連對李藎忱最熟悉的尉遲迥,對於這樣的問題恐怕也模棱兩可。
現在看上去宇文憲和李藎忱是坐下來簽訂了和約,但是大家心裡也都清楚,這主要還是因為現在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自然也就有著相同的利益,一旦楊堅被滅掉,那麼就是宇文憲和李藎忱大打出手的時候。這一條雙方並沒有在和約之中闡述,但是儼然心照不宣。
宇文憲現在對李藎忱和他的大漢根本就沒有什麼了解,等到以後開戰的時候,宇文憲憑借什麼去和李藎忱較量?憑借短時間內的通商所帶來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
因此和約上派駐使者這一條自然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這個使者顯然不是去走走過場的,要徹底的了解大漢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給朝廷政策的製定提供一個合理的依據。
滿朝上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恐怕也就是那麼幾個人,而且想必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拋棄妻子、遠赴千裡之外,因此有勇有謀又不想直接在朝堂上為官的劉休征,的確是最好的人選。
“賢弟,你攘助本王良多,本王怎麼好意思讓你走這麼一遭······”宇文憲有些尷尬的說道,畢竟劉休征這麼多年來都是以良師益友的身份幫助他的,讓宇文憲怎麼也不好意思把自己的請求說出口。
而劉休征鄭重一拱手:“還請大王放心,餘當為大王效力。”
輕輕舒了一口氣,宇文憲鄭重頷首:“那就有勞賢弟了。”
——————————-
長安城。
夜色已深,但是皇宮之中依舊燈火通明。
“唯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磊。”
在清脆的歌聲中,青綠色仿佛和山水無差彆的水袖上下翻飛,當真如那水的漣漪和水中的青山倒映也似。宋玉的《高唐賦》中所描述的巫山雲雨之場景,有這樣娓娓道來,像是一幅畫卷展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