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186 字 10個月前

而隨著朝廷定策開墾淮南以及南北開始沿淮水開放市集通商,從建康府以及更遠的江南、嶺南等地源源不斷北上的商賈和商隊,除了選擇從京口和采石磯等傳統的碼頭渡過大江之外,也開始越來越多的直接從桃葉渡、燕子磯等建康府外的碼頭直接北上抵達宣化鎮,再從這裡取道前往淮東和淮西。正是因為地處東西交界的原因,讓這個小鎮子驟然繁華起來。

來來往往的客商把整個宣化鎮弄得熱鬨非凡,而越是這來往人流紛雜的地方,越是消息最流通的地方。因此並沒有人知道,隨著宣化鎮的繁華,代表著大漢最絕密力量的白袍也逐漸把大小部門從江南轉移到此處。

或許就連那些常來常往的客商們都根本就意識不到,就在宣化鎮並不起眼的府衙旁邊這個靠著小山丘的院子,另有玄機。

如果說誰是大漢消息最靈通的人,那肯定非白袍的陳禹莫屬了,因此在得知朝廷的幾個基本政策都將聚焦淮南的時候,陳禹就果斷的開始著手布置江北的白袍落腳點,甚至打算直接把白袍的主要人手全部轉移到這裡。

實際上陳禹這麼做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擔心,白袍的性質他心裡非常清楚,這是陛下的絕密殺招,也是大漢不能見光的武器。大多數官場上的人或多或少的自然都清楚白袍的存在,也能揣測到白袍的力量。

可是正是因此,他們覬覦這種力量,想要通過獲得和占有這種力量來實現自己一些可能需要遮遮掩掩甚至根本就是大逆不道的意圖。而陳禹可以保證自己不會被卷入其中,成為彆人爭權奪利或者貪汙腐敗的幫手,卻不能保證手下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堅定信心。

先不說白袍草創,實際上很多地方都還有缺漏,就算是在選拔的時候表現的忠心耿耿、才能出眾的人,也不能保證在長久的時間流動之中他們不會毫無變化。

人心是最複雜也是最容易變的,尤其是白袍這種隨時都有可能威脅到一個人甚至一個王朝生死的機構,一旦有人變心而不得知,將會是非常危險。因此陳禹乾脆就直接把白袍拖出建康府這個巨大的旋渦。

白袍設立的宗旨本來就是主要對付北方的敵人,對自己人主要就是起到監察的作用。對付楊堅和宇文憲,這也是李藎忱設立白袍的初衷,這一次白袍固然在處理世家的問題上做的很好,但是也引起了李藎忱的警覺和不滿,畢竟這按理說應該是禦史台的責任,白袍多少都有種越庖代俎的感覺。

李藎忱可不會忘了,曆史上大明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等相互製衡、相互攻訐,極大的牽動了朝廷的注意力。他雖然知道有的時候這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權力製衡和監督的方式,但是李藎忱必須要儘可能的拖延這個演變的過程,否則任由白袍像荒草一樣無序的生長,那麼到頭來隻會反噬大漢。

李藎忱的不滿,陳禹自然不可能無視,所以白袍的搬遷自然也就順理成章,這也表示白袍將會更加全力投入於對北方的行動之中,不再主動參與大漢內部的行動。

當然了李藎忱也知道這一次處理世家的事情上,禦史台暴露了很大的問題,禦史台的後知後覺一度讓李藎忱非常被動。不過禦史台上下和世家的牽連太深,所以無論是其主動還是被動的隱瞞,都在情理之中,這也是為什麼李藎忱明知道動用白袍很有可能會助長一些不良的氣焰,卻也不得不用的原因。

不過這一次白袍的雷厲風行顯然也給以裴忌為首的禦史台很大的震撼,處理後續問題上禦史台也就沒有再拖拖拉拉,乾淨利落的配合刑部完成了查抄、發配等等工作,同時還監察檢舉從犯多人,爭取做到了斬草除根,而也正是因為禦史台一下子開始努力乾活,讓陳禹更加放心的轉移白袍的工作重心。

此時就在這小院子後的山丘中,山丘已經完全被掏空,龐大的密室之中人來人往,北方各處的消息正源源不斷的流動過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