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一次西北之戰,大漢商賈已經建立起了從巴蜀到漢中再到西北的完善貿易網絡,現在更是雲集漢中,摩拳擦掌準備進入關中。畢竟從巴蜀到關中的商路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規模,商賈們對此也更是信任。
相比之下,讓他們穿過荒無人煙的淮西頂著隨時有可能爆發的戰爭走武關入關中,自然是得不償失。
這也是為什麼商部這一次站在了太尉府這一邊。
“唐尚書是對工部不放心麼?”吳憑也忍不住了,跳出來說道。
唐正良這幾乎是在指著鼻子說工部的器械戰勝不了武關的城牆,吳憑自然不可能不氣憤。
士農工商,雖然“工商”都是社會的底層,但是其中又各不相同,工匠相比於商人,社會地位終究還是高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工匠一般都是祖傳世襲、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因此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是算得上實打實的鐵飯碗,而且造房鑄屋的時候,終究還是離不開工匠,因此人們對於工匠並沒有特彆打壓或者鄙夷的情況出現。
而商賈卻不相同了,除了秦漢時期一些商賈大家因為在王朝的一統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地位超然之外,其實大多數的商賈都是處於真正的社會最底層,所以在大多數征調苦役等等的時候,都少不得他們的份兒。
因此工商這兩個階層也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團結一致,尤其是商人因為在李藎忱的崛起之中給予的幫助,竟然已經能躋身朝堂,這更是讓工商之間的矛盾愈發增加,再加上現在,雙方一個是負責生產,一個是負責銷售,在利益的分派等等上麵也有衝突,因此這種矛盾和利益的糾葛帶到朝堂上也不足為奇。
唐正良沉聲說道:“工部倒是胸有成竹,但是如果武關之戰拖延日久沒有定數,那麼工部可能對此戰負責任?”
吳憑一時間語塞,工部真正能夠做的也就是提供一些攻城器械,尤其是現在能夠和火藥配套的火器還在研究之中,就算是能夠在開春之前研製出來火器,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大規模列裝,畢竟中間還要進行各式各樣的測試。火藥的威力大家都是看在眼裡,對於威力這麼強大的武器,自然誰都不敢怠慢,若是真的出了什麼意外,結果反而在自家人手中爆炸了,那損失和對士氣的打擊毋庸多言。
工部可不是軍方,根本不知道軍方到底有幾斤幾兩,這個責任吳憑自然是承擔不起的。
而李藎忱饒有興致的看著下麵的群臣各執一詞,實際上他們也是在為自己和自己部門的利益而爭執。簡而言之,現在走武關的話,路途近,但是有可能會長期頓兵城下,而走漢中和西北的話,道路遙遠,卻有可能可以長驅直入。
這本來就是一個兩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