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摩訶和楊素同時拱手應是。
而李藎忱的目光緊接著落在顧野王的身上:“顧卿家,務必要確保糧食能夠有序運送到位,六月之前,朕會結束關中之戰。”
顧野王當即站出來:“老臣會竭儘全力。”
現在顧野王已經完全走到了江南世家的對立麵,所以除了緊跟著李藎忱之外早就彆無選擇。
而李藎忱緊接著環顧一周,淡淡說道:“朕知道諸位臣工為大漢之崛起操勞有加,朕有諸位臣工之攘助,也頗為榮幸。”
“臣等不敢。”無論文武,不知道李藎忱為什麼會突然說出來這樣一番話,急忙謙恭回答。
李藎忱話鋒一轉:“但是朕也聽聞到了一些風聲,隻希望這些風聲是為了挑撥我大漢君臣而傳出來的,不是真的。不過也希望諸位臣工能夠潔身自好,朕所求的是為萬世開太平,並且在這條道路上朕絕對不會後悔,如果哪一位卿家覺得對此有所異議,儘管可以提出來,朕既然誌在結束這華夏三百年的亂世,也不會容不下一點兒反對之詞,但是如果誰有膽量在背後搞一些偷雞摸狗的小動作,就勿怪朕下手不留情麵!殷鑒不遠,諸位卿家好自為之。”
李藎忱這話說出來,朝堂上的臣子們頓時神情大變,甚至還有的人已經在偷偷看向沈君高等幾個出身江南世家的臣子。
這風聲他們又何嘗沒有聽到過,陛下就差指名道姓的直接把人點出來了。
沈君高的臉上也是一陣紅一陣白,長期以來他都是掩耳盜鈴一樣安慰自己,認為李藎忱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北方,不會注意到自己的這一點兒小動作,可是現在李藎忱幾乎就是在指著鼻子告訴他,你再不收斂一點兒的話,就要小心腦袋了。
殷鑒未遠,什麼“鑒”?
可不就是正旦大典上的那些腦袋麼?
沈君高打了一個寒顫。
沈家的榮耀,還是個人的性命······
一切似乎都變得難以權衡。
李藎忱已經宣布退朝,百官神情凝重著緩步告退,而李藎忱似乎並不想多停留,不等百官退下就已經先行離開。
陛下的憤怒已經毋庸多言。
天子之怒,怎能不讓人心生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