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拿下了上洛,宇文溫投降之後,連帶了宇文亮也反出藍田大營,不管是自願的還是因為兒子太坑爹而被迫的,宇文亮也沒得選擇了。追隨他的近萬將士護衛著宇文亮且戰且退。奏章發出的時候蕭世廉已經率軍前出掩護接應,雙方大戰已然一觸即發。
對於蕭世廉和大漢來說,拿下藍田就等於更進一步打開了通往長安的大門,畢竟藍田之於長安的意義和扶風、馮翊是一樣的,而且藍田本身也有更大的政治意義在。
自從秦國開始爭霸天下開始,藍田就是訓練兵馬的地方,秦國一統六國的大軍也是從這裡出發,蕩平天下。而相似的規矩也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雖然大漢的軍隊後來也駐紮在灞上等地,比如著名的細柳營,但是藍田已然是一等一的兵馬操練聚集之地。
從先秦的白起、王翦,到大漢的衛青、霍去病以及雲台二十八將,一代一代的名將在這裡縱馬而過,在曆史的長河之中留下了自己不可磨滅的背影。
因此藍田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華夏軍事的象征,一旦拿下藍田,對於敵人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
李藎忱給蕭世廉劃定的戰線就是上洛和藍田之間,他不求蕭世廉可以拿下藍田,但是至少要讓敵人感受到來自這個方麵的威脅。當然了李藎忱也相信蕭世廉領兵這麼多次,心裡應該還是有點數的,能不能拿下藍田、這一場大戰又要維持到什麼樣子,他應該比自己更能做出判斷。
李藎忱當然不是那種軍隊出去打仗都要給畫好圖紙的皇帝,他隻負責在大方向上操控、負責製定戰略目標,隻要能夠達成戰略目標——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大漢的戰略目標應該就是合圍長安——那麼將領們如何指揮操作,李藎忱並不插手。
大漢將領的獨立性一直都是李藎忱在可以培養的,他必須要讓漢軍將士擺脫對自己的依賴。
而事實證明現在李藎忱做的應該還算不錯,至少很多年輕的將領都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包括蕭世廉和裴子烈這李藎忱的左臂右膀,也包括韓擒虎和牛弘等這一次展現出來自己才能的降將,甚至還包括李靖這種未來的戰神。
“那陛下打算一戰定關中麼?”楊素微笑著問道。
他這一句話一出,在場的黃琦、唐中、蔣元遜等隨駕的官員,都下意識的把目光投過來。
這一次李藎忱是浩浩蕩蕩的西巡,自然不可能和之前那樣身邊隻帶著一兩個官員。黃琦帶著整個秘書監隨行不說,太尉府的參軍楊素、長史唐中也都隨駕,另外六部的左右侍郎都各自抽調一個人隨駕,甚至工部是尚書吳憑親自跟隨。
當然這也是因為工部要趁此機會實驗火藥和新研發出來的火銃。
這火銃李藎忱也見過,和後世元明時期的火銃實際上已經非常類似了。李藎忱當然知道工部能夠完全憑借自己畫出來的一點兒輪廓草圖就弄出來這樣的東西就已經算非常不錯的了,對於這個時代的科研研發和工業發展能力,李藎忱當然不能抱有過多的期望。
反正可以對敵人形成威脅就足夠。
實際上現在大漢也是麵臨這樣一個問題,大漢想要通過器械上的優勢來彌補兵力上的不足,可是諸如霹靂車等等東西,終歸隻是在這個時代既有的投石機上改進過來的,隻要給敵人充足的時間,他們也一樣可以研發出來這些東西,所以除非大漢弄出來更加劃時代的兵器,否則這種優勢隻會越來越小,敵人感受不到威脅,自然也就會有更多抵抗的勇氣。
因此這一次李藎忱也必須要讓火器響起來,要告訴楊堅和宇文憲,大漢的這種優勢還將繼續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