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陛下是想要收攏民心還是隻是一時間起了玩興,大家奉陪就是了。
“老人家是本地人麼?”李藎忱岔開腿一屁股坐在路邊的石頭上,這裡正好是一棵大樹的陰涼,當然了,侍衛們早就已經沿著這裡向道路兩側搭起來了涼棚,好把所有人都遮進去,否則陛下當麵,若是中暑了幾個人,少不得引起混亂。
“回陛下,小老兒祖輩是從中原遷徙過來的,”老漢急忙說道,“到小老兒這一輩才算這襄陽人。”
“中原戰亂久矣,南遷之人絡繹不絕啊。”李藎忱不由得感慨一聲,一句民族融合的背後,焉知有多少血淚,“現在我大漢已經兵臨長安,收複關中和中原指日可待,老人家可想回故土看看?”
老漢搖了搖頭:“小老兒的家已經在這裡了,子孫已然開枝散葉,那故土回不去也就回不去了吧。”
李藎忱一時默然。
亂世之中,對於這些根本沒有辦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普通老百姓來說,隨波逐流的確是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他們背井離鄉、他們顛沛流離,但是他們依然頑強的開拓、頑強的生存。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才讓這個民族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潮流之中幸存下來,甚至一度站在世界之巔。
但是這也意味著李藎忱在之後繼續向前走的時候,很有可能將會麵臨更多的障礙。一旦百姓們已經失去了北還的想法,那麼這種想法自然而然的也就會牽扯到和他們息息相關的地主階級,而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自然就是各個世家。
因此世家們有的時候在北伐上表現的不是很積極也是情有可原,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北上往往就意味著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也意味著自己將會失去佃戶的支持。本身地主和佃戶之間就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讓地主丟掉佃戶獨自北上,他們也很難闖出一番天地。
這也是為什麼李藎忱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要扶植工商行業,因為工商行業更習慣也更擅長於白手起家,這才是李藎忱未來北上到更遠的地方的根基所在。
老漢似乎察覺到了皇帝陛下似乎有些不悅,急忙說道:“小老兒的三個兒子之中兩個都在驃騎將軍麾下征戰關中。說不定他們之後也就留在關中了。”
“無論是在襄陽還是在關中,都是我大漢的子民,隻要忠誠於大漢,朕都會庇護你們的。”李藎忱也察覺到了老漢的緊張,微笑著說道,“天色也不早了,多謝老人家款待。”
“草民不敢。”老漢急忙行禮。
而李藎忱放眼看向還有很多沒有收割的麥田,沉聲說道:“這些麥子就是我大漢的生命,無論是王朝的興衰還是大軍的征伐,都和這糧食息息相關,無論是浴血廝殺還是耕種好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朕都不會忘記你們做出的貢獻。你們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你們生存,大漢就有源源不斷的血,就能繼續向前走,所以務必要耕種好這裡的土地。”
幾個農夫靜靜的看著李藎忱,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也不敢想象自己隻是耕種一片土地,養活自己的家人,也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而李藎忱已經大步離開。
“聖人,當真是聖人啊。”老漢的手微微顫抖,捧起來剛才李藎忱留下的茶碗,直直的看著李藎忱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