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諧的話音落地,在周圍的嘈雜和混亂之中,依然響亮,敲打著楊堅的心,讓他都有些站不穩。
骨儀手中的劍抖了一下,隻要楊堅一聲令下,他就可以直接砍下來此人的腦袋。
而元諧徑直解下來佩劍舉過頭頂:“若是殿下不信,臣願意赤手空拳迎戰叛賊。此處危險,還請殿下攜臣之佩劍速速離開!”
楊堅苦笑一聲,對著骨儀擺了擺手,徑直走到元諧身前,看著這個當年自己在長安求學的時候就和自己相交的人,當時的自己年長元諧不少,如同兄長一樣對待這個弟弟,而元諧也一向對楊堅馬首是瞻,兩人就這樣相互支持著一路走了下來。
時至今日,自己卻要選擇是不是要信任元諧。
命運和時勢還真的是殘酷啊。
元家兄弟兩人的背叛,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元家整個家族都還在長安,元氏家族想要自保,倒不算什麼難事,元家這麼長時間以來和很多家族都有利益聯係,就算是本著兔死狐悲的心情,這些家族也不會對元氏的覆滅袖手旁觀。
但是元氏家族想要在新的朝代之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畢竟他們身上有著太濃重的前朝烙印。
因此元氏總是要出賣和背叛一些原本的東西的。
楊堅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元氏跟著楊堅實際上並不是元氏大部分人的本意,而是當初元諧、元浩等人的堅持,隻不過後來楊堅一躍成為了關中的主人,所以就算是元晟等人有意見,也隻能先隱忍不發,但是他們心中的這個“意見”終究還是會存在的。
對於元氏來說,身上的鮮卑血脈自然而然的讓他們更容易和宇文氏、尉遲氏等同樣出身鮮卑的世家形成認同,因此元氏一開始就是傾向於站在宇文憲、尉遲迥那一邊的,隻不過形勢所迫罷了,元氏大家族對於楊堅根本談不上什麼忠誠,曆史上元諧等人造反,元氏整個家族自然也就跟著反了。
現在元氏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投靠宇文憲顯然已經不現實了,元氏的根基還在長安,因此他們就隻能選擇背叛楊堅。
就算是元諧事先知情,也根本無從阻止。
從小誕生在世家大環境下的他,早就已經清楚,家族和個人的利益孰輕孰重。世家之所以能夠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就是因為家族之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經把家族的榮譽和家族的利益看著比朝廷、比國家、比自己的榮譽和利益都要重。
因此在三百年的南北朝亂世之中,威名遠揚的世家大族不在少數,但是世家之中產生的豪傑或者梟雄人物卻並不多。這不是因為世家沒有辦法產生這種驚世駭俗或者驚豔時代的人才,恰恰相反,世家有著這個時代堪稱最好的教育資源,比如徐陵的家中就有他畢生搜集來的大量孤本書籍,這些書籍可以快速的讓一個白丁成才。
主要還是因為大多數世家出身的人,都會選擇以家族為重,甚至自己取得的那些功名利祿,他們也都不吝惜於歸功於家族之上,這自然而然的就讓家族而不是個人,作為一個整體在曆史的舞台上綻放出來光彩。
因此元諧就算是明知道自己的兄弟們要做什麼,他也不會多說,隻會在這最後的關頭走到楊堅的身邊,希望用自己的死亡來證明對楊堅的忠誠,這正是因為在元諧的心中,對家族的忠誠終究還是在對楊堅的忠誠之上,當然,更在對自己的忠誠之上。
楊堅看著跪在那裡等待自己發落的元諧,心中感慨萬千。
這個時候他突然感覺自己能夠明白,為什麼李藎忱會著手采用那些或明或暗的手段來削弱世家。楊堅也知道世家製度的弊端,但是早早的他就已經沉浸在使用和調用世家的力量之中,不再在乎世家製度給自己帶來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