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把中原和江南以及巴蜀的貨物運進去,也可以迅速搶占南中空白的市場。
而且商部也並不是一點兒野心也沒有,大漢的商人已經在李藎忱的鼓勵下變得越來越有勇氣、越來越想要向更遠的地方前進,而越過南中之後的那一片土地,正是他們心向往之的。
現在從嶺南繼續向南有林邑國作為阻攔,大漢短期內雖然有對林邑國動兵的意思,但是等到拿下林邑再建立起來完善的統治,那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因此從嶺南直接南下的路線自然也就不太現實,而大漢現在的造船技術還不足以打造出來足夠強大的海船,直接走海路也顯得不太現實。
因此南中這一片已經掌握在大漢手中的土地,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出發點。當然了李藎忱並不知道,在自己的推動下,曆史上到了唐宋時期才有雛形、到了明清時期才達到鼎盛的茶馬古道,現在就已經列入了大漢商部針對南中製定的戰略之中。
而工部自然也不用說,南中豐富的礦產已經足以讓工部為之瘋狂。
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自然而然就會極大地帶動南中經濟的發展,同時極大的加強南中和中原之間的聯係,讓南中再也不可能脫離開中原獨立發展。
當然隻是經濟還不夠,大漢的南中書院已經快要落成。
南中書院是成都書院和嶽麓書院共同援建的項目,將由兩個書院共同抽調師生進入南中,沒錯,是學院的老師和優秀的學生共同承擔組建南中書院的重任。
這在大漢曆史上也是首次,雖然主要還是因為大漢尚且還缺少能夠教書育人的老師,所以隻能拉著學生去湊數,但是大漢掌握南中的決心已經展露無遺。
而且教化蠻夷,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再加上有朝廷豐厚的獎勵在背後,對於那些想要在之後繼續投身教育事業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甚至“到南中去,到蠻夷之地去!”都已經成為大漢幾個書院之中處處可聞的口號。
亂世,本來就是一個熱血的年代。
征服一片土地,教化一方百姓,更是一個令人熱血的事情。
對於這些想要在亂世之中闖出來名堂的人們來說,南中正是他們拋灑熱血的地方。
大漢現在正在通過經濟和文化兩條鎖鏈牢牢地綁住南中,而同時被綁住、被牽動的,其實又不僅僅是南中。
李藎忱通過開發南中,實際上就是要加強百姓、尤其是年輕一輩對於土地、對於遠方以及對於家國的認同感。
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在另外一個時空之中看到的那些清末民國的老照片,絕大多數的鄉間百姓,都是灰頭土臉,都是弓著腰畢恭畢敬,或者乾脆蹲在那裡皺著眉、露出不知道是哭還是笑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