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就是結合部和突出部!
“許昌。”李藎忱看著輿圖上被重重標記出來的地方。
許昌,按照北周的行政區劃應該稱之為鄭州潁川郡更為合適,沒錯,在這個時代,鄭州以許昌為行政中心。不過南朝這邊延承魏晉的習慣,還是喜歡用許昌這個名字來稱呼之。
從南陽向東北是魯陽郡(今魯山),之後越過汝水和潁水就是潁川郡,而再從潁川郡折而向西北,過陽城郡(今登封)便是洛陽,這樣走,目的就是為了繞開洛陽平原南側延綿的伏牛山,而在陽城郡境內的嵩山少室和太室之間,就是洛陽的南大門——軒轅關。
因此雖然從南陽到洛陽看上去是繞路了,卻隻有一道雄關擋在路上。曆史上從南方而來的軍隊入洛陽,麵對洛陽正東方鼎鼎大名的虎牢關,一般都更傾向於選擇走軒轅關,比如劉邦。
不出意外,軒轅關也是大漢首要的戰略目標。
“從南陽直接進攻許昌的話,恐怕會腹背受敵啊。”李藎忱皺著眉頭說道。
腹背受敵是因為南陽的東南,還有臨潁郡(今漯河)、定陵郡(今平頂山東南)、文城郡(今漯河西南)和汝南郡(今汝南),主要就是汝南郡。
說到誕生了袁氏這樣四世三公大家族的汝南,李藎忱倒不是想要吐槽後世的駐馬店這個名字,而是因為汝南地處汝水之南、淮水之北,是北周在淮西唯一的一個重鎮,從汝南繼續向北的話,臨潁、定陵等地都算不得要塞,也沒有多少兵馬。
汝南和大漢的光州隔著淮水對峙,陸子才也在光州屯駐重兵,淮水上也有大漢的水師遊蕩。
但是至少在現在,汝南還不在大漢的掌控之中。
這也就意味著誰都不能決定汝南的敵軍會按兵不動,一旦汝南敵軍北上,那麼就足夠可以和許昌的敵軍形成夾擊之勢,漢軍將會陷入進退維穀的地步。
“所以一旦我們這邊發動進攻,”陳智深沉聲說道,“淮西那邊也必須發動猛攻,完全牽製住汝南的敵人。”
李藎忱皺了皺眉。
以大漢現在的國力,是很難做到沿著整個戰線發動進攻的。
他所能做的也就隻有選擇幾個主要的進攻方向,而其餘的戰線上,漢軍隻能采取防守的姿態,而淮西應該就算是一個很難集中力量進攻的區域,這主要是因為淮東注定了會成為兩淮的主戰場。
而淮西這邊水網密布、山脈縱橫,淮水以及淮水的支流成網狀覆蓋整個淮西,對於大軍的集結和快速推進肯定不是什麼好的助力,再加上淮西一路向北的話,重鎮不多、道路曲折,就算是漢軍能夠向北突破到洛陽,也必須要麵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補給線太長。
當初陳慶之北上就是選擇的這條道路,越過淮水之後就是廣闊的平原,敵人很難構築完善的防線,又沒有諸如徐州這樣的要塞作為支撐,而且騎兵完全可以通過就地取食的方法獲得糧食,因此這對於當時的唯一目標就是殺入洛陽的陳慶之來說,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對於漢軍的主力,卻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