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一旦世家打算魚死網破,那麼更有可能導致整個大漢經濟的直接崩潰。
這是李藎忱不能接受的,因此他並不打算逼迫世家到那個地步。最簡單的辦法還是通過“驅狼吞虎”,讓諸如安陸徐氏這樣的家族站出來,代表朝廷先奪得這些鹽鐵的控製權,然後朝廷再從家族的手中平穩接收過鹽鐵的專營權。
鹽鐵專營,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早在秦漢的時候,國家就一直在加強對鹽鐵這種戰略物資的掌控,而北朝更是在北魏開始就實行了嚴格的鹽鐵專營製度,鹽鐵的生產全部都掌控在朝廷的手中,縱然關隴集團和山東世家很強大,也隻能通過朝廷來影響鹽鐵的生產,但是無法決斷鹽鐵的產量。
因此現在大漢的北部,包括巴蜀和關中地區,實際上都是專營鹽鐵,而東南這邊卻都是世家私營,所以鹽鐵必然是這一次朝廷和世家之間戰爭的關鍵所在。
除此之外,南方的布匹、木炭貿易等等,都是要爭奪的地方。
這隻是經貿上,在古代相對封閉的封建社會製度下,經貿隻是整個社會的一小部分,甚至還無足輕重。更重要的還有地方的政權、地方的教育。直到現在,大漢在南方的大小郡府中,官吏的任命依舊依仗於本地的世家,而李藎忱要解決掉的,就是世家把持地方政權和地方教育的問題。
推行嚴格的州郡縣製度以及廣泛的開設書院,就是為了和世家搶奪地方的控製權。但是這樣單純的搶奪肯定是沒有用的,世家也不會放任朝廷這麼做,因此衝突不可避免。
單純的直接以軍隊作為前鋒掃蕩過去,或許是一力破百巧的最好辦法,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一切都將會變成廢墟,李藎忱必須要從頭開始,現在的李藎忱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通過效忠於朝廷的世家和當地官員聯手,或許能夠比較“平穩”的接收這些大世家的一切,之後自然就更加順利的能把這一切都過渡到朝廷的手中,最終實現朝廷對整個社會各方各麵的全方位掌控和監控。
當然了,李藎忱也並不是就對現在為大漢馬前卒的世家們就這麼放心,每個世家都有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夢想,而且有的世家已經在為實現這樣的夢想而努力,又比如像是沈君高的沈家這樣,本來就是位於雲端之上的大家族,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去摧毀自己建立並維護的秩序,恐怕並不是那麼容易,他們現在同意去做,隻是因為現階段是符合他們的利益的,但是當之後和他們的利益相違背的時候,不見得他們就不會臨陣倒戈。
這南北朝三百年,世家們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叫不要節(和諧)操。
所以李藎忱並不是沒有防備。
白袍已經全麵展開,李藎忱終歸還是將這一把對外的利刃抽了出來,隨時準備插入自己人的胸膛——如果他們背叛了大漢,那麼或許用敵人來稱呼更合適一些。
白袍這些年趁著北方亂局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張遍布北方的大網,之前大漢北上,這張網就展現出了不可忽略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