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新元二年十月初三。
嶺南州,番禺郡。
十月的北方已經入冬,而十月的江南也應該是深秋時節,但是十月的嶺南,除了海風帶來的些許涼意,真的讓人感受不到多少寒冷。
到了碼頭外的市井上,那叫賣聲和一張張笑臉,更是讓人覺得還在春天一樣。
“走一走,看一看,新出爐的胡餅熱乎啦!”
“今天海裡剛撈上來的螃蟹,大青蟹!”
“梅嶺上的二十年老樹,拿來修葺房子乃是最好不過!”
市井上的喧鬨聲一直從番禺郡的碼頭傳到嶺南州府。
和其餘地方行政府衙往往會分開不一樣,嶺南州府是新設立的,所以在設立之初就考慮到了其主要作用就是統籌加強對散亂的嶺南州的管理,因此嶺南州府、番禺郡府以及六部駐嶺南的衙門,整齊的坐落在修繕過的番禺城中,讓這座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建立的嶺南老城煥發新的生機。
大漢新元二年絕對算得上大漢立國之後最平靜的一年。
至少從現在來看是這樣的。
年初立春之後,陛下在建康府斬作亂之江南、洞庭等地世家魁首凡百人,其中領頭的幾個世家家主都是被處以淩遲之極刑,這一下直接震懾住了朝廷內外的所有人,世家製度幾乎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
對於大多數秉持觀望態度的世家來說,他們更期望的是陛下在扳倒這些世家之後,不得不借助他們的人力物力完成對江南世家的清算,但是他們忘記了,陛下的手中並不隻有世家,更不隻有東南世家。最後借助學院士子這些免費勞動力以及軍隊的暴力,還算成功的解決掉了這些問題。
自此學院書生開始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的舞台,世家也隨之逐步退出。世家們不再追求直接爭權奪利,轉而開始謀求將自家的子弟送入書院,甚至還是聯合地方政府建立本地的書院。
就在今年夏天,朝廷出台了科舉考試製度,確定朝廷之後選取人才將會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這一舉推翻了之前李藎忱和世家的約定。按照當初的約定,書院的學生所占的比例應該會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依然在世家的掌控範圍之內,可是科舉考試製度的出台,意味著之後人才的選拔將會和世家再無半點關係,朝廷作為出題者和最終錄用人才的錄用方,將會決定人才考察和錄用的所有過程。
世家子弟,將會和普通學生一樣參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獲得進入官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