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唐亦舜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了楊素的身邊。
一向不對付的兩個人,這個時候卻站在一起,對視之間,頗有幾分惺惺相惜的意思。
“腥風血雨也好,風雨後,希望是河清海晏。”楊素微笑道。
“陛下這一次是下了大決心要整頓內政啊。”唐亦舜苦笑,軍方這次完全可以袖手旁觀,但是他們這些做文官的必然要跟著團團轉了,不僅僅是調研,還有自查、對地方的監督等等,隻憑借禦史台肯定不行,六部必然需要全力配合。
“先穩定邊境,再發展內政,內政經濟先行,極力改善道路交通,並且趁此機會剔除地方的蛀蟲。”楊素淡淡道,“某以為陛下的所作所為並無任何問題,頭疼的應該是那些心裡有鬼的人。”
“你是說某心裡有鬼?”唐亦舜眉毛一挑。
要素察覺。
楊素看了他一眼:“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某並沒有針對誰。”
唐亦舜笑了一聲,並沒有繼續和楊素鬥嘴。
兩個人雖然因為分彆為文武官員年輕一輩之中的翹楚而經常互相不對付,但是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心裡還是清楚的。雖然所代表的政治主張和利益集團不同,但是都是豪傑人物,自然有惺惺相惜之情。
沉默片刻,楊素轉身:“陛下誌在千裡,跟著陛下,讓人都覺得充滿了乾勁,告辭。”
看著楊素帶著旁邊的太尉府屬官們離去,唐亦舜並沒有說話,隻是在他背後鄭重的一拱手,緊接著也向自己的官廨走去。
文武官員們剛剛出皇城,李藎忱的車駕就已經從側門駛出,直接前往工部在城外的工坊。
工坊之中已經有不少工匠聚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身穿白衣的年輕士子在,帶頭的正是金陵書院的李淵。
相比於李藎忱上一次在宮門外為這些年輕士子送行的時候,他們每個人似乎都成長了很多,皮膚曬黑了,個子也長高了,身上的青澀氣息褪去。
之前李藎忱調集學院書生南下作為地方官吏的補充,完成對江南世家家產的查抄,讓這些學生們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官場體驗,現在以李淵為首的第一批學生已經到了臨近畢業的時候,到各部門和軍營、工坊等大漢重地進行考察和學習就是他們的最後一課。
在考察學習完成之後,這些學生將會完成最後的考試,朝廷根據他們的考試成績並參考綜合表現分配官職,雖然最後的考試還沒有進行,但是實際上急需人才的吏部早就已經把這些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了,甚至大名單也已經送交李藎忱禦覽,隻不過不能告訴他們罷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學生中為首的李淵將會進入吏部,這也算是吏部尚書宗元饒的一點兒小心思,畢竟哪個部門不想要優秀的人才,尤其是大漢北上以來,各部都吸納了不少北方的人才,比如薛道衡等人,但是吏部卻一直沒有這個機會,主要還是因為北方的人才初來乍到,李藎忱不可能把他們直接安排到人事調遣這種重要的位置上,而且原本的南方官員們也不會允許。
因此現在隨著之前的吏部尚書姚察調任戶部替代告老的駱牙,主事吏部的新任尚書宗元饒又逐漸上了歲數、有些力不從心,吏部也多多少少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李藎忱自然也就對這一次吏部的小心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另外一個展現出來不俗軍事指揮能力的優秀學生張須陀,不出意外的被之前就已經對學院學生進行考察過的太尉府要走,當然了,為了避嫌,楊素並沒有要李淵,也因為最好的學生被吏部要走了,唐亦舜也不好在其餘的人才上和軍方有過多的衝突。
大家和氣生財自然是最好的。
再往下的學生,也有幾個有機會能夠進入朝堂各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