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鋒一轉,李藎忱還是又說了一句:“不過如果高麗有膽量支持宇文憲或者單純的想要算計我們,那也不用跟他們客氣,海軍的火炮不是吃素的。”
大漢固然現在不想和高麗出現矛盾衝突,但是大漢也不能給高麗一種好欺負的感覺,這樣隻會導致以後邊境上會有更多的麻煩。先給高麗施加一下壓力,至少可以在以後爆發戰爭的時候讓高麗束手束腳,大漢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導權。
在座的眾人都用驚奇和詫異的目光看向李藎忱,難免都露出欽佩的神色。即使是對於李詢這樣出身北方的將領來說,高麗也是一個很遙遠、遙遠到甚至都讓人覺得有些不真實的存在,而李藎忱竟然已經把高麗考慮在整個戰略部署之中,陛下之高瞻遠矚,我等望塵莫及啊。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李藎忱更主要的還是因為知道曆史上隋唐時期高麗和中原王朝的那些恩恩怨怨罷了。
既然到時候戰爭不可避免,那就不如先敲打敲打高麗。
意識到自己這一次北上的責任有多重大,王昌和邱誌也都收起來笑容,鄭重拱手應是。
楊素旋即轉移目光,沉聲說道:“宇文憲能夠橫行北方,得賴於其麾下鮮卑騎兵的強大,除了騎兵之外,大隊的步卒人數雖然眾多,但是多數都是收編當年齊國降兵,真正屬於周國的老卒並不算多,因此反倒是不足為慮。”
李藎忱微微頷首,明白楊素的意思。
北周軍隊當中鮮卑將領和漢人將領之間的分化還是非常明顯的,一般騎兵以鮮卑人為主,都掌握在鮮卑將領的手中,而步卒則是以北地的漢人為主,自然也都是漢人將領統帶的多,換句話說,讓鮮卑將領去統帶步卒以及讓漢人將領去統帶騎兵,也都有些強人所難。
因此當初北周分家的時候,北周國內的步卒主力基本都在楊堅這邊,現在也都隨著楊堅勢力的覆沒,或是編入漢軍,或是歸家務農,不複存在,楊堅麾下的騎兵屈指可數,也幾乎都覆滅在了當初的上洛血戰中。
而北周國內的騎兵主力則依舊在陳王宇文純等人的手中,在宇文憲的麾下,反倒是步卒,除了淮北王軌麾下的一部分之外,其餘的多數都是當初的北齊軍隊改編或者拉來的壯丁,戰鬥力自然堪憂。
所以漢軍這一次北伐,最主要解決的肯定還是北周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