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孫思邈的計劃,皇家醫院會儘快在年底前組成一支人數至少在二十人左右的隊伍提前入駐淮南前線。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藎忱身為大漢皇帝會禦駕親征,而他主持的方向是淮南戰線,所以淮南戰線也是現在優先保障的,當然了淮南距離江南比較近也是一個原因。
而在來年二月開春之前,將會至少培養出來五十名能夠處理簡單外科手術的醫生,這些醫生將會分配到各路兵馬之中,至少保證每支軍隊之中有五到十個人。
和醫生配套的自然就是護士。
相比於醫生,護士倒是比較容易培養的,尤其是現在皇家醫院之中需要大量的護士,所以楊妙現在采用的是輪班的方式,每天所有的護士三班倒甚至四班倒,這樣就能夠利用最有限的實戰機會培養出來更多的護士。
尤其是護士作為醫生助手的重要性體現出來之後,朝廷開始命令各地州府贖買青樓楚館之中年紀大一些的女子,然後送往建康府集中培訓,同時在整個社會範圍內聘用女性,原來的時候,前來應聘的女子寥寥可數,但是現在隨著醫院之中護士的職責已經變得眾所周知,所以前來報名的女性越來越多。
對於那些社會中下層貧苦人家的女子們來說,與其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倒不如出來補貼家用,更何況護士的薪水可不算低,有朝廷內府和國庫的雙層保障,缺了誰的錢也不會缺了她們的。
據說一些家中女子的收入甚至比其丈夫都要高了,為此還引發了不少家庭矛盾,成為坊間笑談。
如果一切沒有差錯的話,在年底之前,至少可以培養出來二百名以上的懂得簡單止血、包紮技術的護士,能夠起到戰場上的急救作用。
李藎忱當然不指望著這麼短時間內就能夠培養出來樣樣精通的護士,後世護士的培養至少也都是三年到四年的時間。隻要這些護士們能夠會一些簡單的包紮急救的本事就可以了。
換句話說,實際上培養的不是護士,而是衛生員。
現在大漢的醫療事業是從無到有,所以李藎忱的要求也不能太高,有衛生員能夠在戰場上對受傷的士卒進行簡單的止血救護,總比什麼都沒有的好,醫療救護本來就是和死神搶時間,能夠早一點進行包紮止血什麼的,就能讓人活下來的可能多一點。
而除了和軍隊對接之外,現在皇家醫院也積極地向外拓展,和地方上的郎中、藥房實現醫術的共享,在開設分支機構上,內府倒是輕車熟路了,當初建設各地的義學、慈善堂等等的時候就積攢下來了大量的經驗,現在正好再用來建設皇家醫院在各地的分院。
當然了,隨著分院開始建設,朝廷也開始著手對醫院的經營方式進行改革,之前皇家醫院一直處於試營業的階段,每個患者看病、哪怕是進行手術,所收取的費用都很低,這也主要是因為皇家醫院的背後有內府的支持,能夠承擔得起支出。
但是隨著醫院越來越多,內府就算是再有錢也不可能負擔得起這麼多醫院的開支,所以當醫院進入正式營業的時候,大漢將會出台醫療保險政策。
顧名思義,醫療保險和後世幾乎是相同的概念,居民每年可以選擇多繳納一部分稅款以作為自己前往醫院看病的擔保,這筆稅款並不算多,在絕大多數人的可承擔範圍內——對於真正貧困的人家,隻要提出申請並且經過國家審核確定,也可以由國家承擔這部分的稅款——這樣當他們前往醫院就醫的時候,就依舊可以享受極為便宜的醫療價格,但是如果沒有繳納稅款,那就抱歉了。
國家就算是再有錢,也不能負擔得起那麼多人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