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602 字 10個月前

“回陛下,此糧倉之中儲存的糧食,可供五萬大軍征戰五個月所用,而這樣的糧倉,吳郡城西和城東尚且還各有一個,不過都在城外。”徐敞的話語之中帶著幾分驕傲,而他也確實有驕傲的資本,“另外在吳興、會稽等地,類似大小的糧倉總共有十個,足可以供給十萬大軍征戰一年以上。”

徐敞已經根本無法用多少石糧食來向李藎忱彙報了,現在倉庫之中的這些糧食不斷地從各地彙聚進來,又不斷地運走,所以就連統計的官員都很難說到底是多少石,因為這個數據都在實時變化。

“為何糧食會如此之多?”李藎忱沉聲問道。

江南水稻,是兩年三熟,也就是說這兩年裡正好熟了三次,按理說要比嶺南的一年三熟數量少才對。可是嶺南通過靈渠北上轉運的糧食,也不過就是這個數量罷了。

當然嶺南的開墾麵積和規模暫時還比不上江南,但是也不應該相持平······

“幸而這兩年雖不算豐收年,但是天公作美,雨水頗多,天氣溫熱,糧食生長也快。”徐敞微笑著說道,“當然之前的江南,也並非沒有這等糧食產量,隻不過大多數的田地都在世家的手中,世家耕作之後,所收的糧食隻有少部分作為稅款上繳朝廷,其餘的多被搜集起來自家藏納,或者買入市場以賺取金錢。”

李藎忱吸了一口氣,他這一世生於山野之間,也是從被世家們看作荒蠻之地的巴蜀起兵以至今日,對於世家的真正力量以及運作的方式實際上並不是非常了解,至少沒有親自體會過,而世家動亂的時候,也是李藎忱用最簡單、最暴力的手段直接鎮壓下去,所以他自己真的沒有想過,世家們動亂的底氣在哪裡。

確實,有糧食,有金錢,甚至還有自家的大量奴仆,的確有煽動叛亂的本錢。

隻可惜這些本錢在大漢軍隊和火槍麵前不值一提,因為關鍵的差距不在錢糧,還是出在了人和科學技術上。

現在這些世家倒下了,他們儲存的糧食和錢財自然就成了大漢的戰利品,而他們的那些奴仆全部都取消掉奴籍,成為自耕農,不說彆的,就是耕作的效率和乾勁都和原來不一樣了。

“現在雖不算豐年,糧食卻也足夠用,但是如果遇到饑荒呢?”李藎忱徑直丟出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現在糧食入倉、出倉,源源不斷的北運,尚且能夠保證糴糶平衡,可是如果遇到饑荒呢?

“既是荒年,朝廷不宜征戰。”徐敞徑直說道,“屆時開倉放糧,可解一時之饑。”

“此非萬全之策。”李藎忱搖了搖頭。

常平倉的原理他是明白的,豐收的時候就存糧,饑荒的時候就放糧,這看上去沒有什麼問題,曆史上的隋煬帝也是這麼想的······

洛口倉、回洛倉和黎陽倉三個大糧倉,存儲了大量的糧食,在隋煬帝看來就算是真的有動蕩也可以高枕無憂。

可是事實呢,真的大饑荒來臨的時候,朝廷開倉放糧的話必然會造成哄搶,最終糧食一點不剩,國家軍隊都無法維持,而如果不開倉放糧的話,流民眾多,叛亂四起,自然也就到了國家分崩離析的時候。

隋煬帝對他的軍隊充滿信心,可是最後卻是家國破裂,而他存儲下來的那些糧食,也都被瓦崗等流民以及各地的諸侯瓜分乾淨,沒有起到任何一點維持國家社稷的作用。

因此李藎忱絕對不敢把希望寄托在常平倉上,常平倉對付對付小饑荒還好,但是一旦大饑荒來了,尤其是蝗蟲滿天飛,那時候常平倉這些糧食可起不到什麼作用,就算是開倉放糧也不過就是泥牛入海,能頂幾天乃至一個月,但是頂不住一年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