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深入險境,力所不能敵,跑路應該也能夠理解。
反正到時把鍋一股腦的甩給鮮卑騎兵就是了。
本著這樣的想法,北周將領們都開始帶著本部兵馬後退,不過這樣的後退很快就變成了一場潰敗。
漢軍似乎也意識到了敵人遠比想象之中的還要脆弱,頓時也顧不上什麼軍陣陣型了,隨著魯廣達一聲令下,原本嚴整的漢軍軍陣驟然炸開,漢軍將士呼啦啦的向著已經開始潰退的北周軍隊衝去。
左翼和右翼幾乎同時崩塌,這是司馬消難怎麼都沒有想到的。而
中軍失去了兩側的庇護,必然很快就會麵臨極大的危機。
司馬消難打了一個寒顫,他已經很清楚的意識到,如今的自己已經沒有繼續站在這裡的必要了。
“撤退!”他果斷的下令。
隻不過鼓聲陣陣,似乎為時晚矣。
遠處的地平線上,黑壓壓的軍陣不斷出現,黃玩率領的漢軍在北側,盧青率領的漢軍在南側,再加上侯秘的騎兵鑿穿了北周軍陣之後兜了個圈子直接向著司馬消難的主陣掠過來,合圍的架勢陡然之間已經形成。
與此同時,蕭世廉的將旗也出現在視線之中,這個大漢驃騎將軍率領著五千步騎出現在魯廣達所部內側,向著這邊緩緩推進。漢軍加在一起的數量應該有五萬之眾,而司馬消難帶出來的兵馬總共隻有兩萬人上下說起來也有些丟人,兩萬人竟然讓魯廣達的一萬人打成了這樣,當然了漢軍騎兵的突進本身也牽製住了大量的兵馬。
也就是說現在圍上來的漢軍已經是北周軍隊的兩倍,偏偏北周軍隊這邊已經沒有了大隊的騎兵,想要硬生生的撕出來一個缺口,幾乎不可能,尤其是憑借這些幾乎沒有了鬥誌的步卒,簡直是以卵擊石。
已經開始有北周士卒投降,而漢軍軍陣之中自然而然的分出來一小部分人收攏降兵,而更多的軍隊則一步一步的縮小包圍圈,最終將還猶豫不定的敗兵包圍在了方圓半裡的範圍內。
其實事已至此,還沒有投降的一般也都是家在北周境內或是身上有鮮卑人血統的,又或是真正的追隨尉遲迥和司馬消難南征北戰的老兵罷了,其餘的丁壯之流早就已經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僅剩下的這些人還指望著能夠憑借人多力量大,再多堅持一會兒,至少要聽從司馬消難的命令,說不定還真的會有援軍到來。
而在親衛簇擁下幾乎處於軍陣正中間的司馬消難卻很清楚,援軍十有**是不會來了,因為自己臨走的時候曾經給關內守將下了死命令,除非收到尉遲迥親自發過來的命令,否則萬萬不能出城支援。
自己可以兵敗,但是潼關那邊不能有任何的閃失。隻要潼關還在,這一道洛陽的西門戶就穩如泰山。
對於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處來說,兵多兵少並不重要,地利還在手中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