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是迂回,周人來的速度也不慢,此時距離漢軍大陣已經不過六七百步。
漢軍騎兵不等自家弓弩手和火槍手開火——這麼多的敵人,驟然放入距離大戰兩三百步遠的弓弩和火槍射程內是非常危險的——直接從軍陣的左翼,正對著北周騎兵的方向殺出。
火銃的聲音驟然在衝鋒的隊列中響起,漢軍騎兵攜帶的火銃終究還是比北周騎兵的弩箭多了些射程上的優勢,尤其是這種雙方大量兵馬麵對麵大規模衝殺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瞄準,隻要儘量釋放出去更多的槍彈和箭矢,就必定能夠收割掉更多的性命。
北周騎兵不斷倒下,但是後麵的人還在努力打馬向前,並且儘可能的施展他們的騎射技巧,將箭矢送給敵人。不過很不幸的是,單純論技術,這些以漢人為主的北周騎兵,顯然不可能和鮮卑騎兵那樣縱馬奔馳的時候還能從容射箭,甚至還能隨著主將的命令整齊劃一的將密集的箭矢送入敵人軍陣之中。
這些北周騎兵射出來的箭矢零零散散,甚至其中還有很多根本就沒有用上全力,箭矢到漢軍陣中的時候,簡直就是飄過來的,漢軍騎兵甚至可以直接用手一把抓住已經要落地的箭矢。
當然也有少數直貫入迎麵而來的漢軍騎兵的胸膛,不過這終究隻是少數。
“羽林騎,突進!”
這一隊騎兵總共三千人上下,比周人騎兵要少,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就是羽林騎。
羽林騎,李藎忱親自組建的屬於這個時代的“特種部隊”,都是大漢精銳之中的佼佼者。當然了,隨著羽林騎的規模擴大,李藎忱賦予這支軍隊的使命也就不再隻是出其不意的“特種作戰”,羽林騎如其名,擴編了騎兵部隊,裝備大漢最精良的器械,作為大漢各軍的磨刀石而存在,同時也是李藎忱手裡的一把利刃。
如果說之前的羽林騎因為人數不多,隻能作為李藎忱手中的暗箭,那現在擴編了騎兵部分的羽林騎,不隻是暗箭,也能成為明槍。當然了,李藎忱不會浪費到用特種戰士當騎兵和敵人的大隊列進行對衝,這些羽林騎騎兵和執行敵後作戰的羽林騎是分開的,隸屬於羽林騎不同的編製,平素裡是不會對調。
而今羽林騎的敵後作戰隊伍實際上早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就在白袍的配合下北上,隻有這些正麵作戰的隊伍還保留在禁衛軍的編製內——當然了編製歸編製,沒有李藎忱的命令,任何人都指揮不動這把陛下的貼身“佩劍”。
“投槍!”程峰大吼道。
飛馳的騎兵們,抽出來背上的投槍,向著敵人狠狠的投擲過去。
前麵的北周騎兵顯然沒有料到漢軍竟然還有這麼一手,原本已經以為接下來應該就是捉對廝殺的北周騎兵,正在向中間聚集,這投槍劈頭蓋臉砸了下來,一下子就讓他們亂了方寸。
雙方之間的距離本來就已經很近,這投槍來的力道更是非常大。
就像床子弩射出來的鐵矢一樣,往往投槍貫穿了一個人之後,去勢絲毫不停頓,直接再帶著這個人撞向後麵那個人!
北周騎兵的陣列頓時亂成一團,不少騎兵倉皇的調轉馬頭來躲避前方倒下的袍澤,而在騎兵集中向前衝擊的時候調轉馬頭,可是不可不扣的兵家大忌,很有可能會導致自家的陣列徹底混亂。
每個漢軍騎兵所能攜帶的東西終究是有限的,尤其是羽林騎本身就不是按照重甲騎兵來建設的,所以也不可能什麼東西都往身上掛,畢竟是要計算重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