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看,這些擔心都不必要了。
前線的大捷,無疑也是在說明後方的保障工作非常到位。
這場大捷,頂著黑眼圈的諸位,也都功不可沒。
不過很快兩個人就儘量讓自己冷靜下來,旋即看向那些歡呼的同僚們。
眾人也都意識到了什麼,正好對上兩人的目光。
一名尚書嘴角抽了抽。
陳叔慎的眼神分明在說,乖乖回來加班吧,諸位!
這一次沒有人抱怨,沒有人反對。
所有人都轉身,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剛剛傳來的勝利消息就像是一針強心劑打在了他們的身上,讓他們感覺渾身的血都隨著前線將士的呐喊和衝鋒沸騰了起來,每個人仿佛都覺得自己充滿了乾勁。
似乎是和大殿上轉身回到位置上的身影相呼應,此時城中的一條條街道上,燈火依次亮起,人們的歡呼聲震天動地。
顯然這穿過禦街最終抵達大殿上的捷報也將整個建康府都點燃。
對於同樣翹首等待著前線消息的百姓們來說,這場勝利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勝利,前線的勝利意味著他們不再需要和自己的祖輩們一樣麵對飲馬大江的北方胡人而瑟瑟發抖。
固然曆史上江南的百姓曾經傳唱出來歡迎隋朝軍隊渡江的歌曲,那也是陳叔寶登基很多年後。
在陳叔寶登基之前,南陳吏治還算清明,百姓安居,尤其是從陳文帝陳中後期到陳頊中前期,雖然南陳內部有幾次叛亂,但是朝廷平叛的動作非常快,叛亂集中爆發在荊襄地區,並沒有波及到江東,讓江東能夠在侯景之亂後一點點恢複元氣,若不是因為朝廷和民間都有了一定的資本積攢,陳頊也不會出動軍隊北伐,北伐也不會取得收複淮南這樣階段性的勝利,甚至還有本錢繼續向北試探,因此當時也算得上小小的和平和繁榮時期。
一直到陳頊末年皇子們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方才導致南陳的政治體係矛盾加劇,貪汙**的事情時有發生卻常常得不到解決,社會各階層之間也因為投靠向不同的陣營而導致矛盾迅速激化,甚至一些地方政治黑暗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到了陳叔寶登基,情況並沒有得到好轉,乃至於因為陳叔寶大肆任用諸如江總、孔範等投機取巧的小人,並且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說一句“怨聲載道”也不冤枉他。
因此也不怪南朝的百姓反而會期望著北方同樣是華夏血統漢人執政的隋朝打過江來,當然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曆史本來就是勝利者書寫的,南朝的百姓當初到底是不是真的唱著歌歡迎北朝的軍隊,還得兩說,畢竟整個南陳從朝堂到地方,所有的官員都被隋朝打包帶走,或是監視於長安,或是發配邊疆,因此事實是什麼樣的,的確也是隋朝一家之言了。
不過作為曾經陳頊的子民,見證過南陳皇子們之間的相互攻訐算計,李藎忱倒是並不覺得楊堅有抹黑南陳的必要。
本來就很黑了,到了陳叔寶時代,皇帝基本上就快變成一個吉祥物,甚至一個後宮女人的話就能夠影響到整個南陳政策的走向,這已經黑的不用再黑了,再加點汙點不過就是“錦上添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