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人調來調去,並不是李藎忱真的願意,長期以來大漢都麵對著人才不足但是地盤太大的情況。
亂世開始之後,人才幾乎被世家壟斷。一個朝廷想要維持穩定的運轉,就必須要從世家那裡獲得人才,這幾乎已經變成世家要挾朝堂的必殺技,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都是如此,隻是依靠一群草莽,就算是皇帝是秦皇漢武再世,恐怕也無計可施。
這也是為什麼李藎忱一開始還是要和東南將門聯合起來,實際上也等於在變相的和這個世家體係妥協,不過在吞並了巴蜀世家並且得到部分關隴世家支持之後,李藎忱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人才基數,總算是可以和世家攤牌,然而這就意味著在科舉製選拔出來第一批人才之前,李藎忱手中的人才是捉襟見肘的,不少江南世家甚至都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麵,讓李藎忱分外頭疼。
憑借著捉襟見肘的這點人才,李藎忱還是很努力地建設起來了大漢的行政體係,但是這就意味著大漢的這些人才往往是以救火員的身份存在,他們履行的不是一個職責,而是很多職責,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需要填到哪裡去,並且一些年輕一輩也被李藎忱強行提拔上來,比如幾乎天天頂著黑眼圈的陳叔慎。
這種做法或許能夠解燃眉之急,但是終究不是長久之策,如此一來大漢各層官員隻會因為眼前繁重並且多種多樣的任務而疲於奔命,最終很有可能什麼事情都是應付一下,隻是堪堪滿足朝廷的要求,想要做好,那就真的是強人所難了。
而且主官換來換去,顯然也不利於朝廷政策施行的穩定,甚至有可能直接動搖到大漢的穩定。
李藎忱在強調每個人的職責,自然就是想要強調每個人在社會上的職務應該是固定並且循序漸進的,不能跳來跳去。
大漢現在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忙前忙後的救火員了,而是能夠在一行一業上做出來點成就的人。
大漢現在需要的也不是拆東牆補西牆的治國方針了,而是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政策。
否則大漢永遠都不可能向前走。
隻是不知道應對這樣的問題,李藎忱到底打算如何解決?
現在人才實際上已經不算是問題了,隻要李藎忱有足夠的耐心可以等,那麼自然就能夠等到,科舉製和書院就是大漢的雙重保障。
但是如何才能把這樣的思想貫徹下去?
畢竟大漢······太大了,這其中牽扯到的人和牽扯到的利益也太多了。
李靖看著李藎忱的身影,那應該是自己這一輩子都沒有辦法達到的高度,但是在這身影的一側,倒是可以有自己的位置。
陛下,從不讓自己失望,
而自己也不能讓陛下失望。
————————
李靖的猜測沒有錯,李藎忱提出了“克忠職守”的概念,就是要強調每個人在社會上履行的義務和職責不同,但是都應該“克忠職守”,在各自的行業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