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順從建康府而來,緊趕慢趕終於還是在洛陽之戰爆發之前趕到了李藎忱的行轅,早了幾個時辰也是早。
外麵的夜色已經很深,這是進攻洛陽前的最後一個夜晚,洛水對岸的漢軍營寨燈火通明,工匠們正在對火炮和投石機進行檢修,而漢軍將士們枕戈待旦。
進攻之前,任何人都不敢放鬆警惕。
再過幾個時辰天亮的時候,漢軍就會生火造飯,緊接著進攻洛陽。
尉遲順看著李藎忱,多少有些緊張。
而李藎忱手裡拿著的那份家書,並不來自尉遲熾繁,而是來自於尉遲順的母親、尉遲迥的原配夫人元氏。
信中首先向李藎忱報了平安,尉遲熾繁又為李藎忱誕下了一個女兒,母女平安。
對此李藎忱也有些無奈,甚至有些心疼尉遲熾繁了,自從嫁給自己之後,她都已經生了第二個閨女了,而反觀彆人,無論是樂昌還是蕭湘等人,生下的都是兒子,這就讓尉遲熾繁的地位變得越來越尷尬,母憑子貴,樂昌的地位本來就無從挑戰,陛下對皇後的信任和寵愛從來都沒有有所變化,這是眾所周知的。
但是蕭湘和尉遲熾繁自然就不一樣了,蕭湘原本就入門早,要不是年紀小,必然穩壓尉遲熾繁一頭,現在蕭湘更是生下了兒子,自然就在尉遲熾繁之上了。
這種並不是官麵上的變化,卻足夠引起朝堂上勢力的此消彼長,原本支持蕭湘的巴蜀世家一直不溫不火、為人低調,這些年卻頗有幾分抬頭的樣子,尤其是隨著商貿的發展,巴蜀世家變得更加張揚,經常刷存在感。
而支持尉遲熾繁的北方世家,雖然實力不小,但是本來就比較零散,因為本身就來自於北周不同的勢力,所以相互之間還存在矛盾,原本仗著人多還沒有什麼好怕的,但是現在巴蜀世家的抱團取暖讓他們也感受到了危機。
所以現在以楊素為首的北方人很渴望尉遲熾繁能夠生下來兒子,一來可以鞏固北方世家們內部的人心,二來也能夠避免北方世家的後宮發言人被邊緣化。
尉遲熾繁自己也不可能不著急的,所以這一次李藎忱北上,堅持讓元樂尚跟著李藎忱,即使是有楊妙也北上都不行,畢竟一來李藎忱不一定就會和楊妙、陳宣華等人同路,二來元樂尚出身的元氏才是和尉遲家親近的,畢竟尉遲老夫人就是曾經元氏的公主。
而楊妙的楊氏本來在尉遲家的眼裡就是敵人,當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楊氏的身上,尤其是楊氏和韋氏、弘農楊氏等等家族走得比較近,和尉遲家兩極分化很嚴重。
對於尉遲熾繁的心病李藎忱也很清楚,可是自己和元樂尚這些天也都是聚少離多,自己是北上來打仗的,又不是來造人的。
繼續向下看,尉遲老夫人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尉遲家將會堅定不移的和大漢站在一起——這也沒得選擇,自家男女老少都在人家的手中,不能因為洛陽城裡倔強的老爺子就害了全家人,尤其是現在尉遲家已經在大漢穩定的生活起來,甚至已經開始融入大漢的生活之中,因為尉遲迥而導致全家再一次承受牢獄之災,完全不值當。
本身尉遲老夫人就是西魏的公主,在地位上和尉遲迥實際上是不分上下的,再加上這些年帶著尉遲家艱難求生,她說話自然已經一言九鼎。
老太太為了保全家族,老公都不要了,是個狠人啊。
李藎忱感慨一聲,旋即看向尉遲順:“嶽父遠來辛苦,朕也會回書老夫人問安,等到回師建康自當登門拜訪。老夫人為我大漢思量拳拳之心,朕可不能置之不理。”
尉遲順也鬆了一口氣,來的路上聽說自家父親因為之前函穀關之戰戰敗而被軟禁,這對於現在的尉遲家來說可不是什麼壞事。
尉遲迥最好是距離這一場戰鬥,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