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現在北伐已經推進的越來越快,李藎忱不能等金陵軍事學院一點一點的把軍中的將領們全都變成標準的火器時代的指揮官,更何況學校裡學到的東西運用到戰場實踐中本身就不是說說而已的。
這也讓李藎忱意識到類似於後世的步兵操典這種東西的重要性,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夠拿到家夥之後就知道怎麼使用,所以有一個統一的新手教程和規範總歸是好的。
現在操典也沒有編纂好,所以李藎忱索性親自上陣指揮,給大家當做一個典範。
火炮轟完,等敵人上城,再來一輪。
再轟完,敵人必然就不敢再上城,至少要先等一等,而這個時候就是發動進攻的最佳時機。等到軍隊衝到城下的時候,恐怕城頭上的敵人才反應過來。
隨著炮聲消散,漢軍快速向前推進,整個南側城牆總共四座城門,左右最外側的城門門洞很小,城牆幾乎和城門連為一體,將城門當做一個敵台都沒有什麼問題,所以李藎忱最終選擇中間兩座城門作為軍隊的主攻方向,西側的是宜陽門,交給禁衛軍,東側的是平昌門,交給鷹揚軍的一部。
因為西城牆方向隻是作為佯攻和掩護,所以陳智深抽掉了近乎半數的鷹揚軍從平昌門發動進攻。
會攻洛陽是大漢北伐第一階段的總決戰,鷹揚軍一場場惡戰都打下來了,怎麼能在最後這最緊要和最關鍵的時候缺席呢?
對於陳智深的心思,李藎忱當然理解,反正洛陽主戰場的西側有東路軍在兜底,而且陳智深也不是帶著鷹揚軍全部前來,甚至包括他自己都還在偃師以西安營紮寨掩護洛陽主戰場的側翼,所以李藎忱當然不介意給鷹揚軍這個機會。
鷹揚軍幾次作戰並不是非常出彩,而且啃的骨頭又不是最硬的,因此開戰以來幾乎是飽受質疑,不過李藎忱也清楚,鷹揚軍的作戰幾乎都是攻堅戰,尤其是前期水師優先支援淮水戰場,對汝水和潁水戰場支援不足,給陳智深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才導致陳智深一直難以發揮,相比之下,西路虎翼軍的作戰雖然最艱巨,但是尉遲迥並沒有占據地利和漢軍交鋒,而是把函穀關的守城戰變成了曠野上的決戰。
決戰這種東西講求的是快速定勝負,自然要比攻堅戰來得快,因此蕭世廉戰勝尉遲迥之後得以快速突入洛陽也在情理之中。
現在陳智深和整個鷹揚軍上下都急於證明自己,李藎忱當然不介意給他們這個機會,畢竟現在鷹揚軍是嗷嗷待戰,若是李藎忱直接把他們丟到了冷板凳上,等他們沸騰的心冷下來,那這支軍隊恐怕就真的要在漢軍中淪為末流了。
有陳智深這個猛將在卻帶出來了末流的軍隊,這簡直就是浪費。
事實證明,鷹揚軍的求戰之心的確很火熱,不過和他們一起發動進攻的禁衛軍也不是好惹的。一路北向,禁衛軍幾乎都在行軍,除了淮水北岸一戰上場之外,其餘大多數情況下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彆人在前麵衝殺,所以他們現在也期望著通過洛陽之戰證明,這天下強軍之中,禁衛軍依舊是最厲害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