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休征站在大殿門口。
洛陽的大殿,算起來他也隻是第二次走進來。
自從隨駕來到洛陽之後,他幾乎就處於被軟禁的狀態了,大漢朝廷顯然並不怎麼待見他。不過因為許善心還在鄴城,所以大漢也不會把他怎麼樣,養在通事館,隻要不亂晃悠就可以了,甚至劉休征想要出門的話,隻要有通事館的官吏陪同就可以。
在大漢作為使者多年,劉休征的心態也已經和剛來的時候不一樣了。當初大漢尚且偏安江南,縱然有巴蜀、西北等地,但是這些地方的荒蕪,誰去誰知道,和掌握有中原的北周自然不可相提並論,北周在人口、糧食方麵的巨大優勢讓北周對大漢依舊保持著優勢。
而現在已然天翻地覆。
劉休征也從曾經的對南蠻、島夷的抱怨和鄙夷,變成了現在的佩服和謙遜,在建康府的時候,他尚且還沒有感覺大漢有多麼的強大,而隨駕北上,劉休征一路走來,道路兩側滿目瘡痍,劉休征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習慣於大漢內部的和平和繁華,卻忘了北周的土地上,並不都如鄴城或者晉陽等地那樣安定。
北周或許有一座城兩座城而或者一處兩處州府勝於大漢,但是從整體國力上來說,已然不是大漢的對手。
這個從西北到南洋的龐大王朝,已經對北周形成了泰山壓頂之勢。
而且這個王朝所頒布的那些律法、建設的那些學堂和醫院之類的,在劉休征的眼裡,原本和那篡漢的王莽之流並沒有什麼區彆,但是當親眼看到大漢國情因此蒸蒸日上的時候,劉休征意識到,自己之前所思所想怕是錯了。
李藎忱所做的一切,不是亂來,而是破而後立。
他打破了世家製度的羈絆,讓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能夠更加自由的順應著時代潮流向前。強大的軍隊、先進的技術,這一切都能夠保證李藎忱不會成為第二個王莽,而無論是貴賤平等還是男女平等,他提出來的思想看上去很是叛逆,但是劉休征把自己放在一個平民百姓的角度上,對於這樣的思想自然是擁護的,所以李藎忱永遠不會擔心會有所謂的義軍揭竿而起,甚至當有一些世家餘孽想要反抗的時候,還會被洶湧如潮的民意所吞噬。
劉休征已經弄不清楚,到底是李藎忱在掌控民心,還是在順應民心,但是無論在大漢的哪個角落,他都能夠感受到,李藎忱的存在讓這個國家欣欣向榮。
三百年的亂世,一切都化為灰燼和廢墟。
而大漢就像是一棵小樹,在這廢墟上茁壯成長。
這個民族,不能說是枯木逢春,而應該說是,新生。
劉休征覺得自己很有幸能夠見到這一幕。
以一個華夏子民而不是北周使者的身份。
“大周使臣劉休征,參見陛下!”當殿門打開的時候,劉休征提起一口氣,朗聲說道。
雖然他佩服李藎忱所取得的這些成就,但是他並不能真的忽略自己的身份。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人的本分。
李藎忱看著劉休征:“平身,賜座。”
“謝陛下。”劉休征起身,目光一瞥,坐在李藎忱下首的,隻有蕭世廉和鮑興。
鮑興是秘書監,自當隨駕。
蕭世廉的存在,則無疑是在告訴劉休征,李藎忱找他來的目的,應該就是為了雙方之間的戰爭。
終於可以停戰了?
劉休征的心裡鬆了一口氣。
現在的北周太需要喘息的機會了,不然的話一直被大漢這樣壓著打,保不齊哪天就徹底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