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通過這種方式直截了當的讓一些人閉嘴。”李詢在楊素的對麵坐下,伸手抓起來報紙掃了一眼,不由得感慨,“敢這麼說,敢這麼做,恐怕也就隻有當今陛下了。”
楊素笑道:“陛下是天下的,天下也是陛下的,所以陛下完全可以大公無私,他完全可以不用著重考慮任何人的感受,他隻需要讓所有人都能接受這個結果就可以了。”
頓了一下,楊素感慨:“如此一來,陛下就把這件事放在了造福千秋的高度上,任何還懷有私念,甚至隻是為一方鄉土請命的人,都得掂量掂量,他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直接把自己擺在整個天下的對立位置上。”
陛下都明確的說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安寧,都是為了能夠為子孫後代換來更加從容的生活,要是誰還跳出來說這樣不符合我們這一塊地方的利益,那人家彆的地方是不是也能享受特權?因此跳出來的那個人不用想也會被群起而攻之。
“據說南方諸如孝穆公等,都很安靜,”李詢說道,“看來他們早就已經有所預料。”
“一個個的,早就已經人老成精了。”楊素敲了敲報紙,“並不奇怪。”
頓了一下,楊素緊接著說道:“不過陛下的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南方的人固然不好說什麼,我們自然也不能再勸陛下。一切都需要六部商議,也就是說最終決定這件事的將會是工部、商部和戶部等等聯合寫出來的報告,而不是你我任何一個人的奏章。”
“這樣總歸也不是壞事。”李詢自然知道,工部和商部的背後站著的至少不是東南官員,而是站著看熱鬨不嫌腰疼的巴蜀官員,這些家夥知道遷都到哪裡都輪不到自己那裡,所以至少在這些事上還是會保持公平公正的,真的要公平競爭,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總歸還是要比建康府有優勢的。
楊素歎息一聲:“但願吧。”
工部還是靠譜的,但是戶部保不齊啊。
頓了一下,楊素走向輿圖:“這個年雖然沒有過得很好,但是總算還是過去了,年後我們能不能快速拿下河東其餘州府,甚至拿下晉陽,同樣也會關乎著此次遷都之事。”
李詢點了點頭,將都城遷移到中原,本來就是北方文武們的心願,不然的話他們將會在大漢朝堂上永遠低南人一頭。相反的是,因為江南同樣和成都一樣算是陛下龍興之地,就算是都城不在江南,建康府少說也是個陪都的身份,甚至很有可能兩都並立,江南人是不會對北方人低頭的。
戶部尚書陳叔慎,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南方文武的主心骨之一,想要讓他最終點頭,就得讓北方展現出來更大的實力。鞏漢軍和鎮林軍這兩支以北方將領為主的軍隊能夠蕩平河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真的要論功行賞,並沒有全軍前來的鷹揚軍和禁衛軍自是沒有辦法對這兩支軍隊形成威脅,而且鷹揚軍隻是主將黃玩來自於南方,軍中不少將士也都是關中等地招募補充的,更不要說禁衛軍的來源就更加的繁雜,所以就算是他們搶功,也改變不了北人在河東之戰中出力頗大的事實,遑論北方還有韓擒虎這路兵馬。
“我們還要更強大。”楊素徑直說道。
遷都一事也算是徹底提上了日程,他們,需要倍加努力來證明北方人對大漢的忠誠了。
人文,也是遷都所需要考察環節的重要一部分。
大漢不可能把都城放在對這個國家都沒有多少歸屬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