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為營(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407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權傾南北最新章節!

這些北周降將,都是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人物。

他們不願意和北周為敵,李藎忱也成全他們的忠義,所以專門把他們安排在了西北。

曆史上也正是這幾位在隋朝的時候吊著吐穀渾打,導致吐穀渾元氣大傷,龜縮回高原上,甚至隋唐末年的動亂也沒有跳出來搶地盤,等吐穀渾恢複元氣的時候,麵對的就已經是剛剛擊破突厥的大唐了,然後自然又被李靖和侯君集等大唐名將虐得體無完膚。

而事實上吐穀渾人在北周時期也很跳脫,之前就沒有少在北周西北邊境招惹麻煩,要不是有突厥這個大麻煩在,兩邊可能早就爆發大戰了。所以長孫晟等人更沒有手下留情的道理。

不然的話,他們到底是不是誠心誠意為大漢之臣,都需要質疑一下了。可以說吐穀渾就是李藎忱送給他們的投名狀,擊敗吐穀渾,隻要他們願意,並不是什麼難事。

大漢的敵人之中,北周之所以棘手,在於具有眾多的土地和人口,人多力量大,終究不是一句空言。薛延陀人也有一定的威脅,在於他們來自於草原,具有精銳的騎兵,草原上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能夠縱橫馳騁的騎兵已就讓他們不會被任何人小覷。

相比之下,吐穀渾人應該是最軟的那個柿子了,隻不過吐穀渾人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河西乃至於他們作為核心區域盤踞經營的湟水河穀等地實在是太過偏遠,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中原尚且剛剛平定,河北等地猶然還在北周掌握之中,貿然發兵深入河西,得不償失。

大漢的錢糧終究有限,每一點都得用在刀刃上。

不過這並不代表李藎忱並不打算將吐穀渾怎麼樣,漢軍已經有著火器上的巨大優勢,在抵禦寒冷上亦有進步,至少棉衣的出現,讓多數來自於南方和中原的漢軍將士們有更多的勇氣去麵對河西的朔風。

實際上隋唐時期吐穀渾也好,吐蕃也罷,之所以能夠盤踞在河西和高原上成為兩個朝代的邊疆禍亂之一,主要還是拜惡劣的氣候以及高原地形地勢所賜,中原軍隊往往很難克服這些障礙。雖然後來唐軍攜戰勝突厥的餘威一路突破河西、深入西域,最終為盛唐全有西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至始至終,大唐麵對高原上崛起的吐蕃,都沒有多少還手之力。人家居高臨下可以衝下來,但是你就是上不去,因此吐蕃也是大唐即使是在全盛的時候也得保持和親關係的存在。安史之亂時,吐蕃以及回鶻等部落衝入河西,斬斷了河西走廊這一條脆弱的通道,自然而然的就讓大唐失去了對整個西域的控製,曾經那個躍馬蔥嶺、和西方大食一較高下的盛唐,灰飛煙滅。

李藎忱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自然就不能讓華夏曆史上由盛轉衰的重要階段重新在自己的眼前或者子孫那裡上演。

因此對河西走廊,對整個西域以及吐蕃,李藎忱都保持慎重的態度。他需要的並不是急匆匆之下能夠擊殺多少敵人、占領多少土地,而是讓這些土地,千秋萬世,永為漢土。

按照李藎忱的設想,大漢擊破北周之後,就將開始經營河西和西域,吐穀渾人首當其衝,現在先給他們一點兒教訓沒有壞處。

而想要深入西域,曆史上漢唐兩朝所采用的的辦法實際上還是值得借鑒的,那就是步步為營,高築壁壘,一點一點的深入,最終憑借著連綿不斷的烽燧和城池,像是爪子一樣抓住西域。不過這方法雖然能夠幫助朝廷建立起來完善的統治,卻依舊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河西走廊這裡太過脆弱。

州府排成一線向西北延伸,就意味著敵人拿下其中任何一座城池,就能夠完全斬斷中原和西域之間的聯係,如此一來,西域,也就不複中原王朝所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