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漢在南中和嶺南等地的采石場、礦場之類的,需要的可不是老弱病殘,而是更加珍貴的青壯年勞力,彆說青壯年了,就是個能掄得動錘頭的中年甚至上了年紀還能走動路的都可以,因此把死囚改為流放顯然要直接把死囚家裡的老弱病殘們一窩端來的合適。
不然的話,就算是李藎忱再怎麼想要讓律法製度快速發展,也不能不解決眼前的問題。
不過李藎忱自己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是真的對這個時代好還是壞,步子如果邁大了,同樣會扯淡兒。甚至還有可能會引起守舊勢力的反撲,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不管對還是錯,這一步,李藎忱還是想要走下去。
大漢的穩定發展需要法律的保駕護航。
李藎忱想要搏一搏。
現在自己有著絕對的威望,對於朝堂內外也有足夠的掌控權,所以就算是真的翻車了,也不至於直接被那些想要反對自己的人生吞活剝了。
李藎忱是大漢的靈魂,這一點毋庸置疑。
世界可以離開任何一個人繼續運轉,但是現在的大漢沒有了李藎忱就真的會分崩離析,這是大多數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就算是李藎忱所做的什麼事情有可能惹來他們的不滿,他們也會忍耐,和李藎忱鬨翻了對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事。
尤其是大漢現在和北周已經處於勢不兩立的階段,而且全國上下摩拳擦掌,就等著把北方的北周給一口吃掉,各個階層都渴望著從中獲得功勳,文臣武將渴望建功立業,商賈渴望拓展自己的商貿網絡,工匠和農民自然也渴望自己的產品能夠賣到北方,這樣就有了更多的需求不說,而且北方作為一片“荒漠”,對於各種商品的需求肯定多,所以大家都有發財的機會。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漢的商業和工業已經緊密聯合在一起,並且形成了完善的上下遊產業鏈,現在整個大漢上下都期待著能夠從北方的開發上獲利,所以大漢一統天下已經不再是某個階層甚至某幾個人的需求了,而是整個時代、整個社會、資金、文化乃至於民心的共同需求。
能夠帶著大漢最終走到這一步的,就隻有李藎忱,換作任何一個人,大家可能都沒有那麼十足的信心。
因此憑借著眾人的信心,李藎忱也有底氣做些什麼。
比如推動法律逐漸取代道德成為約束人們的規矩。
元樂尚和陳宣華雖然還不能參悟透李藎忱的目的是什麼,但是她們也大概能夠猜測到,陛下十有**又要搞事情。
不過搞事情就搞事情吧,誰讓他是自家的夫君,是自家的天呢?更何況他搞得事情,從目前來看倒也沒有什麼壞事,保不齊又能夠給後宮的姊妹們找點兒事情做。
現在藥房、醫院等等都開始步入正軌,大家反倒是清閒了下來,畢竟誰都不敢真的讓這些後宮妃嬪們忙前忙後,甚至她們每天都去上班,也鬨得大家有些緊張,這哪裡是上班,簡直就是來坐鎮的,誰喜歡自家大老板天天就在身邊晃悠?
所以現在陳宣華和元樂尚她們也隻能繞著李藎忱晃悠。
固然天塌下來,有陛下頂著,但後宮姊妹們已經和陛下休戚相關,能幫陛下分憂,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