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憲也羨慕大漢的書院,所以一直在嘗試著在鄴城也組建書院,但是因為各地世家並不怎麼配合,書院的組建磨磨蹭蹭,到現在也不過隻是搭建起來一個框架罷了,隨著宇文憲這一次又直接和冀州世家翻臉,書院的組建恐怕又會是一場空話了。
畢竟這個時代真正的文化和教育力量都掌握在世家的手中,沒有世家的支持,書院就算是搭建起來了也沒有用。真正能夠在短期之內就直接培養起來的人才,多數還是出身世家,而有能力教書育人的先生,也幾乎都出身世家。
大漢為什麼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組建起來好幾個書院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徐陵等南方大儒的鼎力支持。
現在宇文憲已經把自己和北方的名宿擺在了對立麵上,又如何能夠幻想著獲得他們的支持呢?不說彆的,就是裴矩這北方同樣數的上號的文化人都已經出現在洛陽了,北周和北方世家名宿之間的矛盾已經不算是什麼秘密。
若是能夠主持一座書院,對於現在的裴矩來說,雖然不是最好的結果,但是也絕對不是最壞的。裴矩當然是更期望能夠進入朝堂之中,而不是去教書育人,他還年輕,還是有野心的。
不過轉念一想,現在的大漢朝堂之上本來就已經有很多年輕之人,他們還眼巴巴的等著前麵有位置空缺下來之後自己能夠頂上去,無論如何也都輪不到自己這個剛剛南來之人,自己也完全沒有必要這麼積極的跑到高位上引起公憤。
初來乍到,裴矩並不想樹敵。
相比之下,為大漢培養人才,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來這龍門書院相當於國子監,自己這個書院山長實際上也是身在大漢禮部的,所以說是身在朝堂之外倒也不對,至少有朝會之類的自己還真的要在朝堂上和裴子烈“同殿為臣”,二來自己本身為官的口碑就不是那麼好,如果硬要向朝堂內部擠,本來就有可能引起眾多朝臣的不滿,這也是為什麼裴矩來洛陽的時候就已經抱著儘可能為自家子弟爭取好處而不是為自己謀取出路的想法。
若是能夠成為山長,那麼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肯定本身就要和聞喜裴氏有所親近,那麼聞喜裴氏子弟,無論是不是從龍門書院之中走出來的,之後再步入官場,肯定會得到自己這些門生的照顧。
門生故吏相互照顧本來就是傳統,是任何的製度都不能改變的。
身為一家之主,相比於自己走在高位上,裴矩更期望聞喜裴氏能夠每一代都有足夠的人才能夠為國所用。
這個山長之位,簡直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裴矩幾乎沒有多少猶豫,鄭重拱手:“臣願為陛下執掌書院,培養人才為我大漢所用。”
“好!”李藎忱撫掌大笑,“愛卿為朕之股肱,願愛卿培養之人才,也能為大漢股肱!”
裴矩的心中長長鬆了一口氣。
李藎忱的確是他見過的最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君主,即使是北齊的那位荒唐皇帝至少也不會用這種方式接見臣子並且決定什麼。但是正是因為李藎忱的這種隨意,讓裴矩不敢輕視他。
這說明什麼,說明李藎忱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把自己拿捏住,所以他根本不用在乎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見到自己,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拒絕他開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