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的軍隊,枕戈待旦,靜候陛下旨意!
————————————
大漢新元五年的春天來的不算晚。
今年的春耕有條不紊的進行。
這是大漢第一次組織中原地區的春耕,相比於多年來已經穩定的江南、荊州等地,今年的確廢了不少力氣。
中原地區的很多百姓都已經逃難去了,還有不少躲在山裡或者沼澤裡,真正還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並不在多數。
正是因為清楚這個情況,所以大漢朝廷在去年冬天就已經做足了準備,不斷派人甚至派出軍隊進入原野、甚至深入山中搜尋百姓,不管是生拉硬拽還是勸說,大部分逃難的百姓都已經陸續回家。
或許有很多人一開始並不相信新的朝廷竟然有這麼好心,不拉壯丁,反而讓他們乖乖回家種地,不過在大漢軍隊麵前,他們也沒的選擇,隻能順從於朝廷的安排。
能夠回家種地,本來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隨著一部分人回家證明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響應朝廷的號召,冬天裡陸陸續續走下山,不然的話不但春耕的時候根本沒有那麼多人,而且這個冬天在山裡還不知道又會餓死多少。
總之,今年新春的春耕還是順利進行了。
李藎忱站在田地裡,慶幸這幾天比較暖和,至少地裡沒有那麼涼,哪怕這是在北方。
親自扶爬犁耕地,是每個皇帝勸農耕最好的辦法。
不需要什麼花裡胡哨的八卦田,隻要皇帝親自走在田地中,和老農一樣赤著腳催動老牛,就是對天下農民最大的鼓舞。
相比於之前在建康府舉行的勸農大典,今年的場麵更大。
畢竟這是朝廷第一次在北方舉行的農耕大典,大家都想熱鬨熱鬨,而且北方剛剛為大漢所有,這是不折不扣的第一次春耕,所以朝廷也期望能夠快速穩定民心。
華夏的百姓,多數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所以沒有什麼比耕作、比陛下親自帶著耕作更能夠讓他們感到振奮和安心的了。朝廷鼓勵農耕,自然能夠讓百姓們對大漢有更多的歸屬感。
為了能夠報道此事,讓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所作所為,各地的報紙都派了人來,不少擅長速寫的人正對著田地之中的陛下快速畫著,這個時代當然沒有照相機,但是報紙上又不能沒有插圖,速寫插畫就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李藎忱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天真的有點暖和了,自己推著爬犁走了這麼一個來回,竟然出汗了。
不遠處的小溪,已經不見了冰封,水漲了上來。
春水初生,春天,這個李藎忱盼望了半年的春天,終於來了。
自己夢寐以求的北伐,在春耕之後,就會拉開帷幕。
大家都在看著陛下,而陛下回首向北方看去。
不知道宇文憲,你做好準備了沒有?
朕,可是已經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