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支大家都在相互計算什麼時候逃跑最為合適的軍隊,能有多少戰力,可想而知。要不是背靠晉陽,至少軍中糧餉尚且還能得到保障,再加上常善和韓果組建了以鮮卑人為主的督戰隊、抓到逃兵之後就直接砍腦袋,從而對這些士卒形成震懾作用,否則這些家夥早就已經不知去向了。
所以韓果很尷尬,常善卻也笑不出來。
他知道,現在輪到他了。
漢軍火槍手並沒有繼續向前,隔著一個山頭和北周軍隊遙遙對峙。
而汾水上出現了漢軍戰船的身影。
雖是逆流而上,水師來的也不慢。
回馬灘一戰,因為北周軍隊在水中布設了大量的障礙物,使得水師隻能遠遠地看戲,這讓汾水水師的主帥李叔讓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氣,回馬灘被拿下之後,水師快速進入清掃戰場,並且加緊向魯班橋進發。
魯班橋的地勢當真名不虛傳,一道石梁橫亙兩座山丘之間,狹窄的橋麵上也就隻能容納一輛馬車通行。而石橋南端又是陡坡一直下到河灘上,北端和這個情況差不多。因為石橋下是一條從山穀中彙聚而來的溪流,沿著山壁流淌下來,彙入汾水,水流湍急,一旦從石橋上摔下去,命就不用想要了。
同時這也是汾水回旋之處,水深不可測,河水翻滾、卷起層層浪花,拍打著岸邊,看那淺灘上的層層疊疊鵝卵石就知道,千萬年前這裡恐怕也都是山壁層列,不過現在都已經被河水侵蝕成了大大小小的石頭。
先是陡坡,再是窄橋,在進攻回馬灘之前,軍中參謀就已經在計劃怎麼進攻魯班橋,回馬灘隻是入口處的緩坡罷了,因為山坡太長的問題給漢軍造成的阻礙,實際上一開始軍中根本就沒有考慮到,不過緩坡到底不是陡坡,就算敵人能夠避免受到漢軍火器的打擊並且發揮出來居高臨下的優勢,相對應的漢軍前進也會更加簡單。
漢軍還沒有墮落到沒有火器就寸步難行的地步,隻是能用火器的時候,用火器來減少傷亡,大家都是樂於見到的,不過需要有人犧牲的時候,全軍上下沒有人會輕言後退。
針對魯班橋,再采用強攻的方法似乎就有些不合適了,一來魯班橋南端的灘頭過於狹窄,火炮就算是排開,也就是擺下五六門的樣子,二來這等陡坡,士卒徒手向上攀爬尚且不是那麼容易的,有些地方甚至都得手腳並用,更不要手持刀劍、頂著敵人的箭矢了。
所以參謀們共同建議以水師越過魯班橋,直接在魯班橋更加寬闊的北端灘頭搶灘,這樣還能夠直接拿下敵人的後方營寨,切斷魯班橋守軍的退路。
不過水師向前進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邊的汾水水流湍急,北周軍隊還沒有本事布設各種水下和水麵的防禦措施,但是想要冒著敵人的箭矢和石彈直接越過防線,水師必將承受很大的壓力。
李叔讓並不害怕,慨然接下了這個任務。
汾水水師成立之後,一直沒有經曆過什麼大的陣仗,進攻玉壁城應該是唯一一次,可是即使是隻有這一次,還差點兒被韋圓成搶走了功勞,最後兩人隻能算平分戰功。
要說原來的時候是因為汾水水師戰船多數都是接收的原本北周水師的破舊船隻,戰船自己還能跑、不散架,就算不錯的了,大家對汾水水師也沒有多少要求,那麼現在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