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隻要讓被打斷的漢化重新開始,鮮卑這個民族甚至有可能就會直接湮滅在曆史之中。
把一個民族直接融合和抹去,在蕭世廉和裴子烈等人看來,顯然要比一味的殺戮和劃分等級以引起歧視來得好。
單純的報複隻會導致無窮無儘的血債血償,導致一代又一代人不得不被籠罩在仇恨和殺戮之中,這顯然並不利於一個民族的穩定和平向前發展。而把敵人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又何嘗不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消滅了敵人呢?
華夏民族作為一個農耕民族,實際上最擅長的並不是戰爭,而是融合,將其他民族的子民最終都融合到自己的民族之中,用自己的文化去教化他們,將他們那野蠻和落後的文化消滅掉。
老祖宗常說以德服人,現在站在高位上,蕭世廉和裴子烈等人已經更加清楚,以德服人的真正意思在哪裡。
以德服人,遠遠不隻是是誰的拳頭硬、誰的口號響亮、誰說的話有道理就要聽誰的,更多的是用自己的道德禮儀去感化彆人,讓彆人主動地丟下自己的傳統和文化,投入到華夏文化溫暖的懷抱之中,讓彆人心服口服並且扭過頭來願意為華夏的存續傾儘所有。
固然鮮卑作為一個民族有可能就此滅亡,但是鮮卑人卻能夠因此而得到保存,血脈依舊在流淌,隻不過是作為華夏大民族的一部分流淌而已。
對於現在的鮮卑人來說,這顯然是可以接受甚至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什麼祖宗、什麼傳統,能保住命顯然比那些來得重要,更何況鮮卑的漢化實際上已經進行了很多代人,甚至在北魏末年,中原地區的鮮卑人和漢人已經完全難以分彆,隻不過北方六鎮作亂,又再一次給中原地區引入了新鮮的鮮卑血液,才讓鮮卑這個概念重新受到重視,並且直接促成了後來北周的去漢化和鮮卑化的逆流。
不然的話,中原地區的鮮卑人早就已經不認為自己是鮮卑人了,憑什麼要聽你的再去恢複原來的姓名、禮儀甚至語言等等?
即使是這樣,中原的鮮卑人也往往並不遵從於北周的這個命令,比如號稱隴西李氏後人的現在關中李氏,沒錯,說的就是以李穆為首的這一大家子,按理說都應該改名,畢竟他們是從草原上來的,什麼飛將軍李廣的後人,本來就是大家聽聽而已,隻不過你家勢大,所以不能表示不信罷了。
至於曾經的北魏皇室,也應該從元氏改回拓跋氏才對。
然而元氏依舊是元氏,李氏依舊是李氏。
鮮卑化和去漢化與其說是對鮮卑人施行的,倒不如說是對漢人施行的,以讓漢人能夠強行融入到鮮卑文化之中,以降低漢人重新崛起之後對鮮卑統治的威脅。
尤其是諸如楊堅這樣的漢人高官能臣,朝廷的穩定離不開你,但是又擔心你可能會有圖謀不軌之心,那怎麼辦呢,就把你也變成鮮卑人,現在大家都是鮮卑人了,你覺得你的那些漢人屬下還會聽從你的號令麼,而你覺得真正的鮮卑人又會真的擁戴你麼?
所以現在鮮卑化被取消,漢化繼續進行,對於鮮卑人來說並不是不能接受,甚至是理所當然,自然不會有多少意見。
因此既然陛下、朝廷和這些鮮卑人已經達成了默契,有些事明說與否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區彆了,至少現在朝廷上下不會真的把鮮卑人怎麼樣,再過一代人,鮮卑和漢人之間不再有什麼區彆,什麼民族矛盾和仇恨之類的也就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