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戶部來說,自然沒有什麼比宇文憲投降、大漢和平接收北方更加合適的選擇了。因為這樣不會耽誤大漢通過經濟來影響北方,而且還會減少大量軍事上的開支。
“陳尚書此言差矣,”張須陀徑直反駁,“宇文憲不比宇文贇,乃是一代梟雄也,其必然不會甘心雌伏,不過是要等候時機以待變化罷了,一旦我們給予其機會,其自然會卷土重來。”
蕭世廉位高權重,自然不好在這個時候直接就和陳叔慎辯論,因此張須陀自然就要代表軍方。
陳叔慎還要說什麼,看到許善心走進來,便不再說話。
許善心換掉了自己象征使臣身份的峨冠博帶,隻是用紮了頭巾,換上一身便服,沐浴之後自然還是這樣更加清爽。
“愛卿入座吧。”李藎忱指了指已經準備好的位置。
許善心行禮之後入座。
“愛卿也聽到了,宇文憲意欲和談,現在就要看我大漢是戰是和了。”李藎忱也不耽擱,掃過張須陀和陳叔慎,“文武之中有欲和談的,有欲繼續征戰的,朕不知北方確切情況,因此也不好下定論。”
許善心當然知道此事肯定會引起朝中文武之間的矛盾衝突,雖然身在北方,但是南方朝堂上的風聲他還是能夠通過白袍傳遞進來的消息知道一些的。
原來亂世之中,國家之間的征伐自然一向是不管百姓生死的,甚至漢人百姓都會被直接抓起來充當軍糧,百姓的身份地位連畜生都不如,畢竟戰爭失敗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即使是竭澤而漁也必須要先打贏了再說。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整個大江,不,淮水以南都已經完全結束了戰爭狀態,百姓多年休養生息、國家元氣正在恢複,北伐至此,已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嚴重的阻礙了南方很多民政設施的建設。
比如從建康府直達嶺南的馳道,就一直拖拖拉拉沒有完工,現在從嶺南到江南的大規模運輸還要仰仗於內陸的靈渠和海路,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大量的民夫被征調北上,國庫之中的資金等等也必須要向北方傾斜,沒錢,自然什麼都白搭。
而這條南方商賈百姓們期盼很久的馳道遲遲不能完工,尤其是關鍵的橫穿五嶺的工程一直沒有開始,已經引起了很大的非議。
朝廷不再把百姓視作草芥,自然就不能不顧及百姓的想法和聲音。
所以文官們同意休戰,並不是無理取鬨。
這休戰又不是兩邊罷兵不打了,而是宇文憲要俯首稱臣,隻需要給他保留一處封地,然後多加監視就是了,難道還真的以為宇文憲留下來那點兒兵馬能夠翻天不成?
但是武將們的說法也不是不無道理。
斬草除根,是最簡單的辦法。
不然的話這些鮮卑人,又有誰知道會不會和那草原上的野草一樣,春風一吹就好一番瘋長。
是戰是和,文武之間既然爭執不下,那宇文憲本身的態度就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