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什麼時候這麼大公無私了?
李藎忱不由得笑道:“內府也不能什麼東西都要,適可而止,不然的話恐怕就有人有意見了。”
元樂尚和尉遲貞對視一眼,頓時明白李藎忱的意思。
這些年大漢發展最快的,肯定就是內府了。從學院到醫院,內府的構架已經全麵搭建起來,並且逐漸和每個人的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關。現在的大漢百姓甚至豪門大戶,都已經不可能離開內府的產業而生存。
李藎忱在欣慰於自己終於通過這個手段全麵開展大漢的醫療、教育等等體係建設的同時,當然也清楚,內府的蓬勃發展無疑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懷疑和不滿。
所以李藎忱多少也擔心內府發展過快會引起朝廷上下的攻訐,尤其是李藎忱讓後宮妃嬪負責這件事,實際上已經打破了後宮不得乾政的定律。隻不過這些年大漢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北伐上,整個朝廷上下都為了北伐這件事忙得團團轉,因此沒有人有心情考慮這些。
再加上李藎忱的前麵有陳叔寶和宇文贇這一對活寶“連襟”做陪襯,大家就算是心中有所擔憂和不滿,也隻能先認下了。
等到北伐結束,必然就要有人要找茬。
所以內府在快速擴充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得要儘可能地低調。
如果總是獅子大開口的話,就連戶部等都有可能會對內府不滿,黃金礦脈等等都落入內府的手中,那豈不是意味著戶部以後做什麼事也都要看內府的臉色行事,憑什麼?
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後宮垂簾、內侍乾政,現在的內府固然是生機勃勃,但是誰知道以後呢。
低調做人,總是沒有錯的。
不過李藎忱話鋒一轉:“當然了,內府錢財緊張,朕也清楚,這些黃金一旦開采出來,當然也可以彌補內府的虧空,不過具體還需要內府和戶部議定,所需多少即獲取多少,不可太多。”
元樂尚和尉遲貞神情都是一鬆,雖然這樣等於斷絕了內府直接獲取黃金的可能,但是隻要內府和戶部之間達成協議,按照一定的比例獲取挖掘出來的黃金,自然也能夠從中分一杯羹,不至於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其餘部門獲得資金。
“這樣總滿意了吧?”李藎忱負手笑道。
元樂尚瞥了他一眼。
說得好像我們是給自己賺錢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