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統天下,一直以來都是亂世之中無數梟雄的目標,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倒在了路上。
李藎忱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在這如麻亂世之中殺出來一條路,並且在這一天看到了這條路的終點。
就連陳叔慎這個文官都已經信心十足,恨不得明日就提刀躍馬,為陛下開路、直入鄴城,更不要說周圍這些將士們了。
李藎忱走下馬車,周圍的禁衛和羽林騎紛紛行禮。
而李藎忱的目光越過忙碌的人群向前看去,鄴城,就在地平線上,雖然虎踞龍盤,但是尺寸之地,已經容不得它囂張!
“臣參見陛下!”蕭世廉和張須陀聯袂而來,齊齊拱手。
李藎忱頷首,手虛抬示意他們平身:“鄴城雖在望,但是宇文憲並非兵敗一潰千裡,而是徐徐後退,軍陣仍森然,旗幟猶嚴整,因此各部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掉以輕心,這是現在的李藎忱最擔心的。
漢軍披靡所向,放眼天下已經無人能擋,但是李藎忱也很清楚,現在的大漢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征伐,實際上也隻是強撐著一口氣罷了,戰爭讓每個人都渴望能夠從中尋覓到機會,所以大家尚且齊心協力,暫時忽略或者壓製住了很多矛盾和問題。無論是經濟還是其餘社會秩序的穩定,都承受著戰爭的壓迫。
曆史上漢武帝憑借文帝和景帝兩代積攢,再加上本人知人善任、雄才大略,最終橫掃匈奴、一雪前恥,但是等到大漢開疆拓土、遠勝他日的時候,漢武帝回首卻發現多年的戰事已經讓不少百姓妻離子散,甚至貧瘠之家,人人麵有菜色。
一個時代的人為千秋萬代的功名做出了犧牲,固然大漢王朝達到了全盛,甚至這個民族也第一次傲立於世界之巔,但是付出的代價同樣是慘痛的。
因此李藎忱不能再讓這嶄新的大漢繼續承受曠日持久的戰爭壓力。穩紮穩打、步步向前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貿然前進,最終功虧一簣、一切還得從頭再來,這是李藎忱萬萬不能接受的。
人越是走到高的位置上,越是謹慎小心,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在的李藎忱當然不可能和當初剛剛入蜀時候的自己一樣,反正手上就隻有這麼點兵馬、這麼點錢糧,向前發動進攻,雖然是孤擲一注,但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輸得起,你們輸不起。
現在的宇文憲應該也是抱有這樣的心態,所以他很鎮定。
白溝之戰後,宇文憲一路後退,陣列嚴謹,漢軍輕騎曾經一路尾隨,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進攻的機會,甚至還差點兒被兜了一個圈子繞回來的北周騎兵反包圍,嚇得人數本來就不占優勢的侯秘也不敢太過冒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