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179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權傾南北最新章節!

另外工坊生產出來的產品,這樣就不隻可以向南運送到中原地區,也可以向北運送到幽州甚至輸入遼東高句麗等處,從而實現原材料的輸入和加工後產品的外流,從遼東各個尚且處於原始狀態的部落還有即使已經有國家形態的高句麗身上獲取貿易順差。

洛陽一帶已經規劃為大漢未來的政治、文化等等的中心,自然不適合再發展工業,現有的工坊也多數都是出於應急需要所打造,未來時機合適自然都會搬遷,而搬遷的目的地自然就是關中和冀州,以更好地和遼東、河西等地進行對接。

除此之外,工部也已經派人前去考察從鴻溝繼續向北通過白溝、漳水等一直向前開挖運河到幽州一帶的可行性。

白溝和淇水距離大河很近,並且本身就是相通的,再加上渤海郡以北一直到幽州,得益於多年戰亂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水水量很大,因此沼澤水網密布,反倒是有開挖河道、開墾良田的先天條件,所以開挖一條運河,從洛陽經過鄴城直接抵達幽州,對於現在幾乎孤立於中原之外的幽州來說,當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而到時候鄴城也會成為沿途的節點城鎮,不再是中原的邊界。

不過這些都是未來長期的規劃了,戰事不再緊張之後,李藎忱自然也就不會再要求在多短的時間內修通運河,一切都可以慢慢來。當然了這隻是在民間沒有足夠需要的情況下,畢竟運河修通,就意味著幽州將會完全被納入大漢的貿易網絡,對於大漢商賈們來說顯然並不是什麼壞事,比如之前大漢修建從南方的馳道以及鴻溝等運河的時候,就曾經得到這些商賈的鼎力支持,畢竟這些道路修通之後他們也是直接受益者。

另外戶部和農部還打算在鄴城周邊尋找合適的地方修建糧倉,讓此處成為南北糧食調撥轉運的重要樞紐。

總而言之,大漢各部門早早地就已經做好了對鄴城的整體規劃,現在拿下鄴城之後的第一時間就開始進行勘察和規劃。隨駕北上的各部官員,除了少數的諸如陳叔慎這樣本身是有其餘事要麵見陛下,所以專程從江南趕來的之外,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各部的副職侍郎甚至是再低一層的主簿和功曹之類的,一個賽一個的年輕,因此也一個賽一個的想要做出點什麼功績來。

洛陽作為都城,城池的規劃之類的當然輪不到他們做主,因此他們把自己的注意力以及做出功績來的希望都放在了鄴城上,一個個鬥誌昂揚,即使是忙得團團轉也都頗有精神,惹得前來出謀劃策的宇文招隻能感慨,這種團結向上的新氣象,當真是此生未曾見過。

雖然他一直想不明白北周和大漢的差距到底在哪裡,或者換句話說,宇文憲也足夠努力、北周內部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團結在宇文憲的身邊共同奮鬥,同樣還不缺諸如裴忌這樣的名臣以及尉遲迥、王軌這樣的猛將,可是為什麼最後卻一敗再敗,最終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呢?

在北周內部,對於這個問題久有爭論,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沉醉在北周剛剛滅亡北齊、獨霸北方時候的老人,都傾向於把原因歸結於北周內部的分裂。

先人曾說,禍起於蕭牆之內。

北周因為大象之亂,轉眼分崩離析,而且楊堅那邊和宇文憲這邊為了爭奪正統的名號還曾經一次又一次的掀起大戰,最後給了李藎忱安心平定南方並且漁翁得利的機會。

原本宇文招也是抱著相同的想法,因此他對大漢能夠戰勝北周心中多有不服氣,要不是我們北周內部分裂、自己人打得太狠了,怎麼會給你們這個機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