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的水沿著船體向兩側分開。
李藎忱想要說什麼,卻發現自己說不出來。
看到大河,就說明距離洛陽越來越近了。
李藎忱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輕鬆和思念。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近鄉情更怯吧。
雖然李藎忱已經沒有了家園和故土,但是隻要樂昌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
亂世漂泊,誰不想有個家呢?
家,越來越近了。
——————————-
一日之後,船隊逆流而上抵達孟津,文武百官已於碼頭迎接,接著禦駕一路進入洛陽。
“來了,來了!”站在城門上的尉遲熾繁伸手指著遠方說道。
官道上已經能夠看到車隊的身影。
自大皇子李滄海以降,一眾皇子公主踮著腳尖向外看。
官道兩側、城門內外,百姓如山如海,黑壓壓的堆在道路兩側和城外的原野上,一個個翹首以待。
禦駕歸洛,既是表明天下一統、九州之內再無兵戎,也是表明從現在開始,洛陽這座曆經數百年戰火焚燒磨礪的古老帝都,將在廢墟上迎來新生,重新成為天下權力的象征。
三百年亂世,南北分裂、山河破碎,多少人妻離子散,而今這一切都將變成過去式,新的時代,正式宣告來臨。
車駕越來越近,城外的歡呼聲也一浪又一浪的傳來。
“吾皇萬歲!”
“大漢萬歲!”
百姓們用最簡單和直白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對於這位一統江山的帝王的敬意。
走在車駕之前的大漢禁衛軍輕騎,一個個身披銀甲,衣甲上還殘留著刀劍劈砍的痕跡,似乎在向周圍的百姓訴說著他們浴血廝殺的功績,而一麵麵赤色龍旗迎風招展,有的上麵還有未曾洗去的血跡和難以修補的孔洞。
這些旗幟既是大漢將士不畏生死的象征而換取勝利的象征,也是對那些前赴後繼、倒在火線上的漢軍英烈的紀念。
原野上的風卷帶著百姓的呼喊,吹動著旗幟獵獵作響。
盤旋於雲霄之上的無數英烈,此時似乎也隨著旗幟遊動徘徊,再看一眼這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天地。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漢軍將士們齊齊開腔,歌聲悲壯激昂。
一開始隻是帶路的騎兵在唱,三三兩兩的歌聲在周圍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中格外單調,但是很快,整支軍隊都在高歌,聲音鏗鏘有力。很快百姓們不再歡呼,而是靜靜看著眼前這一幕。
他們沒有唱《國殤》,因為今天是喜慶的日子,即使是那些盤桓於雲霄上的英烈應該也不希望看到大家因為自己的犧牲而潸然淚下,所以他們用這首更加激昂的歌曲來宣泄自己心中的激動和對那些戰死袍澤的懷念。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