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青蛙,講究的就是一點一點的剝掉這些人的依靠,等到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反而成了少數派不說,甚至就連接受了新式思想和教育的後輩孩子們,都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麵,到了這種情況下,再反抗似乎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每一次時代的變革之中,都會有那麼一些思想保守的人,但是也會有更多甚至不惜與自己的階級對立的人,前者注定要為舊的時代殉葬,而後者則注定會成為新時代的英雄。
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關鍵還是你想不想去做。
話說回來,再看這龍門書院兩側,都是一樣的構架。
之所以有這麼完整的兩套班子,是因為龍門書院將會是大漢第一個在同一書院之中同時開辦普通學堂和女學的。
女學,這也是一個新鮮的事物。
女子入學,曆朝曆代都沒有過先例。甚至在整個華夏曆史上,封建社會階段都是不折不扣的男權至上,因此女子入學簡直想都不想要想,讀一讀自家的私塾就已經算幸運的了,女子無才便是德。即使是在最開放的唐代,這也是聞所未聞的。
當然了,書院和學堂,也不是每個時代都有的,華夏曆史上有完善的書院係統都要到宋代了。
大漢的書院歸內府指揮,而內府又歸後宮妃嬪統籌調度,因此女學自然也就在後宮妃嬪們的爭取下以及李藎忱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應運而生。
隻不過女學到底還是在這個時代過於“離經叛道”,時至今日也隻有建康府和成都府兩個地方開設了女學,而且也都是依附在金陵書院和成都書院下,共享師資力量,並沒有自己完全獨立的領導和教育班子,但是名義上卻是獨立的,因此怎麼看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想想也是,在這個時代開辦女學,所要頂著的輿論壓力可想而知。
而龍門書院內部所開設的這個女學,和之前的兩個女學就已經完全不一樣,這個女學是完全隸屬於龍門書院的一部分,和對麵的男學並列,不再是偷偷摸摸附屬於某個書院,算是女學開辦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把自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兒送到書院裡麵來學習的,和另一邊所有學生幾乎都是各個家中的翹楚不一樣,女學這邊的學生幾乎都是商賈、工匠等等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書院和工商實際上都屬於新生事物,這個時候自然也要多加支持,而且孩子養在家裡也不指望能怎麼樣,去學院之中學到一些真才實學,以後保不齊還能在打點家業的時候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