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2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464 字 10個月前

南朝四百八十寺,這可真的不是一個虛數,甚至李藎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假如自己在剛剛接過南陳這個爛攤子的時候派人好好統計一下,恐怕就會趣島]發現寺廟的數量會比四百八十還要多很多。

北朝並不比南朝好到哪裡去,且看看那龍門石窟、雲岡石窟之類的,實際上都是北朝一國上下對佛教盲目崇拜的體現,一尊尊佛像立起來,固然是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可是在這個時代動用大量的錢財、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鬨得周圍百姓家破人亡,難道就真的是功德的體現麼?

李藎忱並不相信每日裡吃齋念佛卻轉手做著魚肉百姓的事,就能夠獲得佛祖的保佑。

收了錢的和尚是會高興的保佑你的,但是冥冥之中的佛祖、難以捉摸的天意,是不會真的庇護你的。該有的懲罰,早晚還是會落到你的或者你的子孫後代頭上。

這讓李藎忱想到了後世有一句話,寺廟捐款的多半都是心中有鬼。假如行的正、站得直,又何必尋求這種心靈上的庇護呢?

而即使是提前了上千年,這個說法也絕對符合南北朝社會上很多人的心態。

當然這也不能以偏概全,南北朝亂世,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感到無助和絕望的時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隻不過是轉瞬之間。

因此百姓們自然都渴望能夠有一種心靈上的慰藉,而上層社會的所謂名流也自然希望能夠隱居山林之中,逍遙自在、快樂一生,外界的喧囂繁雜、血腥殺戮和自己也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這種務虛思想的發展,和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大背景都有脫不開的關係。

丟開社會背景而去分析每個人的心態和選擇,這自然會以偏概全。

實際上李藎忱本身從來沒有刻意去對付這些寺廟,隨著大漢開始對世家清算,這些同樣霸占著大量田產的寺廟自然而然的都乖乖把自己的田產拱手讓出。

連手握刀槍的世家都被打的落花流水,寺廟又如何能和世家相比擬呢?

而且現在隨著大漢的高速發展,工商業和農業齊頭並進,再加上天下太平自然而然就讓很多人有拚搏奮進的鬥誌,所以務實的思想自然而然的就代替了之前務虛的想法。當你忙著求神拜佛的時候,彆人家早就已經依靠自己的打拚賺下來不知道多少工坊了,甚至說句不好聽的,你現在在拜的這個寺廟,都有可能是彆的成功人士幫助修繕甚至修建起來的。

社會的發展自然也就帶動風氣的變化,原本可能人們趨之若鶩的東西,轉眼也就不值一提。

李藎忱從來不擔心這些教派的傳播能夠影響到大漢的統治。曆史上盛唐時期,所有教派都可以在大唐的土地上隨意傳教,但是有誰看到哪個教派能夠對大唐的統治形成威脅麼?沒有的。

話說回來,這洛陽祭壇的興建,實際上也已經是大漢現在這種思想的一個體現。

祭壇打破常規,不再講究各種玄之又玄的東西,而是單純的因地製宜。洛陽城向南就是洛水,自然不能修建,向西則是逐漸延伸向長安方向的工坊還有一條條大路,雖然洛陽周圍並不設立大型的冶煉工坊等等,但是一些精細加工以及輕工的工坊還是有很多的,畢竟作為大漢的都城,洛陽的所有用品不可能全都從外邊拉過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