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須陀頂著黑眼圈,但是眼睛瞪得很大,看上去很精神。
不過李藎忱還是擔憂的看了一下張須陀的發際線。
看上去還不錯。
小小年紀,希望不要變成禿子。
不過也就得虧張須陀年輕,不然這種比996還過分的工作方式,換個老頭來都有可能撐不住。
“臣參見陛下。”張須陀有些激動的上前拱手,“剛剛臣收到西北八百裡加急奏報,我軍前鋒騎兵已經進入武威,武威,還在!”
“什麼?!”李藎忱霍然起身,旋即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武威還在,這應該是李藎忱迄今為止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孤城堅守這麼長時間,武威竟然還在大漢的手中。
“沒錯,不過城中具體情況並不知道,敵人已經把整個武威城團團包圍,晝夜攻打,而我軍主力正快速向武威推進。”張須陀徑直說道,“然武威外圍防線都已經落入吐穀渾的手中,實際上我軍想要在武威實現合圍吐穀渾的戰略目的,可能會比較艱難。”
李藎忱徑直走到沙盤旁邊,幾名隨同張須陀而來的參謀已經根據傳回來的戰報更改沙盤上敵我雙方的兵力位置。
確如張須陀所言,吐穀渾軍隊既然能夠繞過武威南下,自然也就能夠繞過武威返回西北。因此想要在武威攔住他們,恐怕並不容易。
這個慕容世伏,當初到底是和大漢打過交道的,對於漢軍的戰力有多少心裡有數,而且也有足夠的作戰經驗,在察覺到武威一時半刻難以拿下的時候,保不齊就會越過武威不管不顧直接撤兵。
“張掖那邊呢?”李藎忱緊接著問道。
大漢的目的是聚殲吐穀渾的主力。
其實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大漢最好的選擇實際上還是“放虎歸山”。吐穀渾依托張掖——雖然現在張掖情況未明——以及敦煌和酒泉等地向武威發起進攻,距離是近的,而大漢從安定和天水以及臨洮等地前往武威,卻是走遠路。
現在大漢各軍主力雖然已經雲集,但是陸續抵達戰場還需要一定的時日,裴子烈所率領的所謂主力,實際上也隻是鞏漢軍、鎮林軍加上一部分鷹揚軍罷了,就當初北伐之戰的排場來看,這些兵馬加起來也就隻是一支偏師而已,甚至都算不得主力。
因此現在大漢想要在武威和張掖之間一口吞下吐穀渾的主力,其實是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前線距離遙遠,各軍之間的聯係又被吐穀渾人切斷,訊息往來不便就意味著大家很難在局勢發生變化的時候及時作出反應,到時候很有可能形成包圍網四麵漏風的尷尬局麵。
但是經過太尉府多次的推演和分析,此時合圍吐穀渾主力,卻也是最無奈也最佳的選擇。
吐穀渾的兵馬由各個部落組成,等到大軍退卻之後,除了把守高原和河西要衝之外,其餘兵馬肯定要四散開來、回歸自己駐地的,到時候事情可就麻煩了。
漢軍就算是有本事能夠殺入河西、打上高原,也得麵對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你征服了一個部落之後,下一個部落還在千裡之外,並且同樣很跳脫,你是去打還是不打呢?
千裡行軍,又是在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所需要的消耗太多,未免得不償失,可是不去打的話,人家保不齊過兩天就慢悠悠的遊牧過來了,原本你已經征服的土地,轉眼就又變成人家的了。
因此還不如拚一把,在這武威城下來一個“一勞永逸”,把所有的吐穀渾部落都打的服氣了,之後大漢也好次第建立對河西和吐穀渾其餘地方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