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時間終究還是太短了,時至今日,真正搭建起來並且開始從事生產的就隻有一個太原工坊,彆的還都隻是空架子。
不過緩解長安這邊的壓力,倒也足夠了。
最近太原工坊燒造出來一批質量不錯的火槍,表明長安工坊總算不再是唯一的軍火供應之地。
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火器的生產中,那這邊真的什麼都不用做了,大家都轉行軍工就可以了。
軍火固然很賺錢,但是終究是有產能過剩的那一天,畢竟這戰爭也不可能永無止境。
而且之前就已經有人提及此事,認為工坊生產出過量的火器,隻會導致朝廷為了不浪費這些火器而去推動更大的戰爭,因此朝野之間對此也並非沒有異議。
朝廷修建這麼多工坊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戰爭和戰爭,現在關乎國運的北伐之戰已經結束,工坊不能再抱著軍火生產不放,而是應該有規劃的進行轉型了。不然也不會有李藎忱看到的外麵集市上各種產品應有具有的場景。
“等到朝廷拿下河西之後,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會暢通,到時候工部也要積極組織人手前往河西組建工坊,另外西域物產豐富,務必要多加探索。”李藎忱緩緩吩咐一句。
祖群急忙頷首。
顯然陛下也清楚,工部除了吳憑這個主事的之外,其餘多半都是和劉焯這樣沉迷於技術攻堅、實際上並不非常擅長管理的人,好在這麼多人齊心協力、專注在一件事上,倒也用不著如何管理。
但是終究工部對外擴張等等事宜,不能都寄托在吳憑一個人身上。並不是陛下信不過吳憑,而是一個人的能力到底是有不足的時候,李藎忱也不可能把工部的發展讓吳憑一個人擔著。
因此吳憑選拔祖群上來,顯然也是因為看中了祖群當初也是在北周朝堂上負責冶煉等相關事宜的官員經曆,他是有組織和管理能力的,而不是一個隻醉心於技術的大匠。
李藎忱自然也不介意提點一下工部,抓緊在河西搶占地盤,以後更是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向西域進發。
朝廷想要穩定河西,自然也需要全力以赴發展建設,隻有給本地的百姓帶來截然不同的生活,才能培養此地對大漢的歸屬感,畢竟河西遠離中土久矣,李藎忱自己都不相信河西的百姓還會對中原王朝有什麼情感,因此這是新占領的地盤,必須要抓緊讓他們認識到跟著大漢的好處在哪裡。
書院、醫院是一方麵,工坊自然是另一方麵。
除此之外,李藎忱也讓祖群把注意力投向西域,自然是有目的的。
李藎忱當然不能說,我知道那裡有石油、有礦產。
他知道,工部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因此不需要李藎忱說,工部自己就會去找。
找不到就算了,找到了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出兵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