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焯已經沐浴更衣完,引著李藎忱等人穿過大堂,進入工坊中。
李藎忱在後世是參觀過大型工廠的,一條條流水線滾動不息、一個個巨大的機械轟鳴運轉,就像是一個國家怦怦直跳的心臟和流淌的血液。這些生產線上的產品轉眼進入尋常百姓家,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和原來有所不同,因此說是心臟和血液又有什麼問題?
眼前的工坊當然還不能和後世的相比。
終歸也隻是剛剛擺脫“家庭小作坊”的概念罷了。
大多數的機械都是依靠人力在驅動,無論是遠處的織布工坊還是近處的冶煉工坊,其中的織布機和冶鐵爐每一個動作,都需要人力。
當然了,古人的智慧還是有的,遠處有水車引動渭水到山坡上、再順流而下,形成水力驅動,從而能夠借助直衝而下的水流帶動一些沉重的機械。
簡單的動能和勢能轉化。
不過水車能動起來,到底也得是依靠人力。
在李藎忱看來,這些未免有些小兒科。而且這裡是什麼樣他本身也能想象,現在大漢的工坊也不過都是當初李藎忱在南部郡親自主持設計的那些工坊的翻版罷了。
至於尉遲貞和閻毗,自然都很是驚訝和驚奇。
工坊裡的這些東西就算是再簡單,終歸也不是尋常人隨意就能見到的。
說到底,在工坊建設起來之前,華夏民族所處於的狀態也隻是刀耕火種罷了。冶煉和鍛造這些工業時代的行業在這個時代也有,但是終歸隻是少數。一個普通老百姓這輩子所能見到的最大的工坊可能就是鐵匠鋪,所用過的最多的鐵器可能就是鋤頭和菜刀。
這樣大規模、集中化並且涵蓋各行各業的工業園區和工業生產,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而李藎忱的關注點,則是前方的那台小機器。
一個不大的爐子裡有火焰熊熊燃燒,帶動著爐子上的水沸騰蒸發,強大的水汽衝擊著上方的機器運轉。
這隻是一個模型。
但是卻是一個象征。
大家的目光也都看過去。
這便是李藎忱此來的主要目的。
一個小蒸汽機。
這東西太簡陋了。
但是李藎忱很清楚,工部顯然已經吃透了原理並且掌握了啟動這種機器的方法,這也就意味著之後完全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放大並且用到工業生產中去。
不遠處的引水山坡和水力瀑布,完全可以退役了。
一個新的時代,隨著這個小機器的運轉,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