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尚且如此,漢軍將士殺敵報國之心自然更不用說。
“將軍,晉國公已經抵達武威,估計用不了兩三天就會抵達。”站在宇文忻旁邊的文人低聲說道,“可是兩三天似乎也難以抵擋啊。屬下以為應該早做準備。”
這是宇文忻的行軍主簿蕭珣,也是之前幫助宇文忻收攏武威軍心、頑強抵抗的功臣。
蕭珣出身蘭陵蕭氏,是蕭巋的第五個兒子,西梁存在時為南海王,是現在金陵書院山長蕭琮的弟弟。西梁滅亡之後,蕭巋、蕭琮等西梁皇室都前去建康,南陳也並沒有把他們怎麼樣,或者說還沒來得及把他們怎麼樣,當然這背後有沒有陳叔寶出於想要給李藎忱做榜樣的意思在那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從正麵來說,這可以讓李藎忱知道自己並不會濫殺降臣,你要不還是投降吧;從反麵來說,則無疑也是在告訴李藎忱,你看朕都沒有殺你老丈人,你要是抓了朕,也彆殺朕好不好?
以李藎忱對陳叔寶的了解,他甚至覺得自己有理由懷疑後麵一個的可能性比較高。
漢軍下江南之後,蕭琮出任金陵書院山長,表明蘭陵蕭氏從此專注於人才培養,即使是號稱隱居的蕭巋,也忍不住經常跑到書院之中去上上課之類的,甚至書院剛剛組建的時候,蕭琮並沒有太多經驗,背後一直都是蕭巋在指揮。
至於蕭巋剩下的幾個兒子,基本上也各有出路。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至少在李藎忱看來,蕭家的這些子弟做的還是不錯的,基本上都摒棄掉了自己原本的一些陋俗,或是在書院中教書,比如當初曾經因為李藎忱占據他的府邸還讓他配合工作的蕭璟,此時就已經是南方有名的詩文大家了,又或是通過考核擔任地方官員,當然也有和蕭珣這樣投身軍旅,擔任行軍主簿等文職。
其實想想也明白,由奢入儉難,但是對於蕭氏這些子弟來說,都是在鬼門關上走過一遭的,滅國之後,陳頊和陳叔寶兩代帝王想要他們的腦袋也就要了,他們能夠活下來,現在又獲得了能夠重新出仕的機會,怎麼可能不珍惜?
更何況蕭氏在宮中也有人的,自己怎麼也都算是個當朝外戚,自然更需要努力維持當朝的統治。
在這個大家都要進步、都要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蕭氏子弟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大家都還年輕,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之後,自然就不會再沉溺在聲色犬馬中。
蕭氏子弟有出頭的機會,隻要努力就可以。這對於身為前朝皇室的蕭氏來說,當然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而對於李藎忱來說,又何嘗不是好事?
朕連前朝皇族都能如此信任,你們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不管之前是有仇還是有怨,隻要現在願意為大漢、為著和平盛世出力,那朕就給你們機會。
人才,就是這麼聚集來的。
蕭珣的被重用,能讓蘭陵蕭氏安心,自然也能夠讓同樣是北周皇族出身的宇文忻安心。
一個胸襟博大的君主,即使是和仇人也能化乾戈為玉帛,令其繼續發揮自己的才能;一個小肚雞腸的君主,即使是自己的近臣都要猜忌提防,最終眾叛親離。
李藎忱最佩服的皇帝之中就有唐太宗,不管後人再怎麼說太宗殺兄之事,都無法掩蓋太宗至少對賢能之人很是寬容。魏征這種敵人的智囊都能夠引為股肱,更何況彆的?
單純是這一份胸懷,就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