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公早就已經料到今日了?
想想也是,晉國公本來就打算利用張掖全殲吐穀渾主力,會料到今日的局麵也在情理之中。
宇文忻等人隻是看了一眼跟在梁屈蔥身後的田端,心裡就有數。
梁屈蔥能夠一心造反,肯定和白袍的暗中煽動有脫不開的關係,而能夠直接指揮田端這個白袍老大的,隻有陛下了。
也就是說不隻是晉國公料到了現在這個局麵,陛下和太尉府也早就已經做好的充足的準備,把慕容氏安排的明明白白。
宇文忻和史萬歲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大定。
陛下到底是陛下,雖然人在千裡之外,但是戰局都已經拿捏在手中。他們這些人當初在長安和陛下接觸的次數也不是非常多,至於太尉府等朝廷負責戰略部署的中樞機構,其實了解也不是很深。
了解不多,自然就有可能導致兩種情況。
要麼被忽略,要麼被神化。
顯然陛下和太尉府是不可能被忽略的,因此李藎忱在眾將士的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些被神化,這些年陛下禦駕親征,何嘗一敗?
當然李藎忱自己實際上清楚,他的常勝,一開始是來自於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對這個時代的了解,站在局外操盤,任何人都不可能戰勝他,就像是南陳的文武們都沒有意識到當初北周的內部矛盾都已經尖銳到了那個地步,曆史上南陳倉皇而動的時候,已經是尉遲迥快要隻撐不住的時候了,隻能勉強把司馬消難等人接應了過來罷了。
再後來北伐之中的勝利,那就不用說了。
漢軍從各個方麵上都對北周有著優勢,又彙聚當今名將,要是這都贏不了,李藎忱的皇帝這些年算是白乾了。
而相應的,作為陛下智囊的太尉府,在將領們心中的高度自然也會逐漸上升。作為將領,他們自然接觸的要比普通士卒更多,也都知道在朝廷上涉及到軍事方麵的事,實際上太尉府做的更多,陛下現在更像是一個拍板的,畢竟那麼多內外事務,不可能全都讓陛下一個人殫精竭慮。
因此太尉府自然也和陛下一樣被神化了。
這就是李藎忱想要的效果,因為太尉府被神化的並不是某個人,而是這種謀定而後動、統籌而兼顧的思想。
戰爭,在大家的理解中,已經逐漸不再是一個人或者一支軍隊的事情,而是一個國家、一個體係的事情,從前鋒兵馬的組成到後方糧草的運輸,甚至還要到牽扯的所有資源消耗等等,這些都是要考慮在內的,甚至考慮到一場戰爭給一個地方帶來的未來十年內的影響都是有必要的。
當然······這樣做的後果,自然就是統兵的主帥們要委屈一點兒了。
此時的裴子烈,若是知道張掖城中的這些家夥們在想什麼,應該會忍不住吐槽:作戰計劃是我指定的好不好,憑什麼楊素就得白白的受這個稱讚?
當然了,主帥們是不會把這個放在心上的。
保不齊哪天自己就去主持太尉府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