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熾繁輕輕掩住小嘴。
她似乎明白了什麼。
李藎忱則直接說出答案:“奪人錢財、斷人活路。”
大漢把錢財都賺走了,甚至是直接用搶的方式,難道彆人就會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種剝削麼?
因此隻要有大漢商賈在的地方,就肯定會有反抗,到時候大漢軍隊再頂上去,一場騷亂就有可能會演變成戰爭。
錢不是隨隨便便就賺來的。
賺錢,不隻是華夏人會。
所以怎麼才能隻讓大漢賺錢呢?
那就必須要把彆人打服。
隻要大漢在發展、在擴張,對外的戰爭就永遠都不可能避免。
李藎忱補充了一句:“隻要我們能夠從戰爭中獲得的比付出的多,那麼戰爭不但不會引起朝野的反感,反而會獲得更多的支持。”
犧牲幾個人,換來堆積如山的財富還有大片的土地、大批的奴隸,對於大漢朝野來說,都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啊!
尉遲熾繁咬了咬唇。
李藎忱輕輕握住她的手。
女兒家不喜歡殺戮,是在情理之中的。
但是李藎忱也沒有辦法,現在的大漢已經被他帶上了工商業快速發展的道路,這意味著大漢必須需要錢財和勞動力來支撐整個行業、甚至於整個國家的高速運轉。
這已經不是原來小農經濟,大家各自打點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時候了!
對外征戰,必然短期內不可能停止。
隻有外圍沒有什麼國家可以讓大漢進攻和掠奪了,戰爭才會結束。
“其實對於大漢的子民來說,隻有外麵的戰爭在進行,九州腹地才能和平,不是麼?”李藎忱反問。
尉遲熾繁默然。
天下大勢,本來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個王朝統治的時間長了,社會矛盾尖銳、上層統治腐敗,自然就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
可是假如朝廷一直在對外擴張並且一直在獲得好處,那麼又有哪個百姓會想著造反呢?
支持朝廷繼續攻略下一個小國還差不多。
而且尉遲熾繁不得不承認的是,李藎忱的確解決了一個華夏王朝曆朝曆代都很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從對外征戰中獲得足夠的利益。
對外征戰,往往意味著大軍遠征黃沙大漠或者草原,好一番折騰之後,沒有殺傷多少敵人,自己也沒有多少收獲,唯一的就是鞏固了邊疆的安穩並且適當的擴大版圖。
因此,開疆拓土,雖然是曆代帝王的追求,可是最後帶來的巨大消耗,也讓很多帝王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