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鹽巴主要從大海裡來,兩淮地區就是傳統的鹽場所在地。當年飽受戰亂,而現在已經變成了大漢主要的食用鹽供應地。而西部的鹽巴主要從岩井中來,比如巴蜀的井鹽。
誰控製了鹽的生產,誰就富得流油。
因此販賣私鹽,從古至今都是重罪,因為這已經涉及到了物價平穩甚至百姓生活的根本所在,一旦範圍大了,就是要動搖國本的。
即使是大漢,現在也是嚴格管控鹽類的生產。
但是朝廷的管控,意味著當市場需求高而本年度產量少的時候,就會出現亂子。百姓們必然會哄搶鹽巴,物價也會跟著飆升。
所以對於朝廷來說,掌控鹽巴並不見得就是好事,隻有掌控足夠多的鹽巴,才是好事。
尤其是現在大漢的人口在快速增長,對於這些生活基礎用品的需求自然也會節節攀升。
儘管現在的大漢並沒有這些問題,可是以後呢?
而且隨著大漢向西部探索,西部的這些井鹽顯然已經無法供應起來西部人群的龐大需求,因此李藎忱也必須要儘可能的拓寬食用鹽的獲取渠道,尤其是在西部的獲取渠道。
吐穀渾的礦藏、吐穀渾的鹽湖,的確值得大漢有所投入。
慕容孝雋也清楚這個道理。
所以他很乾脆的描述吐穀渾這片土地上的具體情況。
牛羊遍地是不太可能的,高山草甸根本就供應不起來龐大的消耗。
雪山林立是有的,但是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旅遊也好發展,有能耐去旅遊的不需要宣傳也會去,沒能耐的,宣傳再多也去不了。因此這些雪山隻是阻礙。
因此慕容孝雋的描述重點,就在於青海湖,就在於那些他們之前就已經掌握的資源,尤其是鹽湖!
張須陀等人的眼神,從一開始的不屑,到後來的嚴肅,再到後來的狂熱。
礦藏,食鹽!
這些是大漢開發西北最需要的!
既然有,那這片土地就必須要在大漢的掌控之中。
即使是之前對於大漢還需要費時費力占據這麼一片鳥不拉屎之地有所不滿的文官們,此時也都摩拳擦掌。
軍人們看到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工部看到的是礦產,而文官們看到的自然就是能夠用來穩定市場的鹽巴還有其餘自然資源,當然了,教化蠻夷、為我所用,也是一件義不容辭的責任!
沒錯,我們是為了教化蠻夷!